参观者来到乌镇凤岐茶社参观图片来源于网络 |
众创空间
落户乌镇的4年间,凤岐茶社快速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全国布局:13家众创空间和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落地,共有280多家企业入孵、3000多家企业入库。
一家诞生于山东的创业孵化器“凤岐茶社”在主要业务移师浙江乌镇之后,不但成为国家级众创空间,还改造、孵化了近60家智慧农业企业,总资产超过100亿元。近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对“凤岐模式”报道做出批示后,山东省各地掀起一场大学习热潮。人们在为这家“茶社”的超强孵化能力赞叹的同时,还有更深层次的疑问:它为何要“背井离乡”南下发展?是什么导致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凭借两点,凤岐茶社迅速布局全国
在凤岐茶社展厅,一块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全国13个省的60多家农业企业的数据,这代表着这家茶社的全国布局。今非昔比,四年前,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凤岐茶社刚刚起步。
那时候的“以茶为名却不卖茶”的凤岐茶社还处于“小打小闹”阶段,面向大学生群体帮忙找“痛点”,“兼职”做创业导师。但落户乌镇的4年间,凤岐茶社快速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全国布局:13家众创空间和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落地,共有280多家企业入孵、3000多家企业入库。
凤岐缘何钟情乌镇?四年前的北京“双创周”上,山东凤岐茶社作为典型发言代表,引发了浙江桐乡市招商部门注意,他们邀请凤岐茶社入驻乌镇发展。凤岐茶社的创始人傅骞说,桐乡招商部门给出的优惠条件有税收返还、免场地租金等,但正是“入驻乌镇”这个条件打动了他。为何?谁都知道乌镇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是全世界目光的聚焦地,是互联网“巨头”、投资界“大咖”、各色翘楚企业云集的地方,这是多大的平台?
傅骞认为,越是大平台聚集效应越强,越能让吸引过来的创新型企业以最小成本、最快的速度获取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市场等要素。
除了借助乌镇这个“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地的超强风口外,凤岐的崛起还离不开其孵化企业确实有一套办法。
经营养鸡场30年的朱福康显得有些束手无策:由于传统的养殖模式处于一个低成本竞争,以致市场上出现了“好鸡卖不出好价钱”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归根究底,就是国内没有好的农产品品牌。如何解决?儿子朱飞跑到乌镇找到了凤岐茶社,请它帮忙,大胆地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自家的养殖场上。
改造传统养鸡场需要几步?首先,凤岐茶社在养殖场里设置物联网设备进行全局监控,各类传感器的数据会传送至后台,将养殖场变成一个云端上的牧场;第二,消费者从小鸡孵化的时候开始定制自己的产品,只需打开手机,便能查看小鸡的生长情况——看见自己定制的鸡是怎样养出来,吃的是什么,从而相信这个产品确实是健康安全的,这就让生产端与消费端产生互动。更可贵的是,通过物联网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可以参与到养殖场的管理之中。“物联网+养殖业”为朱福康父子的鸡和鸡蛋打响了名声,利润翻了几倍。
同样,华腾牧业采用了凤岐茶社的“互联网+农业”模式之后,企业估值从2000万元猛增至超过10亿元,迅速成为浙江嘉兴的明星企业。
凤凰择栖,凤岐茶社落户乌镇
傅骞是山东寿光人,在多个场合他都强调自己对家乡的感情,愿意为家乡发展尽自己的一点力量,但山东为何没能留住这家企业?
2019年2月19日山东广播电视台的《闪电舆情专报》中一篇题为《四位省领导先后批示“凤岐模式”在山东落地推广仍阻碍重重》的文章透露了部分原因。
“为何后期把主要业务都转移到乌镇?”该专报在导语部分提到,“傅骞不愿多说”,只是表示“这个不好说”。但是在沟通采访过程中,凤岐茶社在乌镇和寿光受到的不同对待,直接体现了两地营商环境以及相关政府部门服务意识的差距,也说明了凤岐出走的原因。
差距在哪里?专报的三个大标题指出了问题所在,它们是“寿光:水电网暖不免费还要交押金;乌镇:免费提供场所补贴运营资金”“乌镇凤岐茶社评上国家级众创空间;潍坊凤岐茶社却没评上市级众创空间”“乌镇:党委政府安排专人对接服务;寿光:要求企业起到‘示范’作用”。
聚焦第二点,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众创空间在潍坊没有评上“市级众创空间”,为何?两个字,观念。记者了解到,潍坊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众创空间,并对符合条件者给予一次性补助50万元,但硬性要求是必须符合场地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租用期超过5年等一系列条件。这使得凤岐茶社落选市级众创空间。
但对比之下,在乌镇四年,凤岐茶社先后被评为嘉兴市、浙江省和国家级三级众创空间。这里面透露出潍坊和乌镇两地对众创空间不同的评定标准。
傅骞说,乌镇凤岐茶社的办公场所起初只有200多平方米,比潍坊公司的面积还要小,“200平方米相当于是一个核心点,以它为中心服务着镇里的好几个点,包括镇里部分公共空间,都是纳入凤岐的比特空间进行管理和核算的。”
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党委委员陈东旭的这句话点的很到位:“我们要成为政策高地,敢于创新,为创业公司打造非常好的环境,有时需要突破一些体制机制限制和规定。”
提升服务,创造优良营商环境
生于山东,长于浙江,服务全国,贴切地描述了凤岐茶社的成长阅历,它“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重视。
记者从山东省科协有关方面了解到,2018年,山东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朱正昌、赵振东等多位院士专家,赴乌镇考察凤岐茶社发展情况,并建议在山东复制、推广“凤岐模式”,打造智慧农业齐鲁样板。专家建议得到了省领导重视,省长龚正,副省长王书坚、于国安、于杰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山东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省人社厅、省粮食局等部门,与山东省老科协和相关企业研究论证提出意见,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进落实。这让远在乌镇的傅骞感受到了来自家乡的诚意,傅骞表示:“上级重视,我们肯定也要尽力而为,对得起这个机会。”
然而,有了省长的批示和专家学者的推荐,凤岐茶社与省内相关部门的对接情况仍不理想。山东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李云云说:“(相关工作)一直在沟通,效果一般,不是很好。通过沟通我们认为,路很长,担子很重,突破那种旧的思维和模式,是一个很长的路。”
正因为省领导批示的落实情况不乐观,也就有了后来的《闪电舆情专报》。而眼下,山东一些地市正在展开一场针对凤岐事件的大讨论、大反思活动。
比如,3月5日淄博市科技局官网披露,刘家义书记在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舆情专报》刊登的题为《四位省领导先后批示 “凤岐模式”在山东落地推广仍阻碍重重》的调查采访上作出了批示。
淄博市科技局局长于秀栋在该局学习批示精神时的反思颇有代表性:“凤岐事件”表面上来看是潍坊科技局、人社局在体制机制、政策落实、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实际上是同志们的思想不解放、服务不到位、政策不落实等深层次的问题。
“凤岐”出走事件经媒体披露持续发酵之后,很多山东人都在反思自己的营商环境。“好多企业说,到山东做客舒服,创业难。企业家来创业是要来赚钱的,到你这个地方到处都受到约束,无形之中它就觉得很难。”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经济学家黄少安在《闪电舆情专报》里的这句话点到了关键之处。
要知道,改变政府部门和人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好在现在山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刮骨疗伤也罢,壮士断腕也罢,山东需要触动灵魂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