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 |
第二看台
载入道家医学经典《道藏》的铁皮石斛,原本在贵州山区的石头缝里野蛮生长着。随着地方政府的引导,昔日的“救命仙草”如今已成为贵州产业扶贫中的一支新军。日前,贵州省科技厅出台建设方案,赋能铁皮石斛种植,点燃了“扶贫仙草”在贵州大地的燎原之火。
石头山上种出“致富草”
“笃山笃山,全是石头连成山,道路好比上青天,十村千山石漠化,一年粮食吃半年!”在黔西南州安龙县,当地的顺口溜,道出了深度贫困村的无奈。这些贫困村,多是被称为“地球癌症”的喀斯特地貌,怪石嶙峋却又寸草不生。
“以前看着这些石头我们就发愁,现在,这些‘死资源’变成了我们的活资产。”安龙县者贵村科丰组村民王玉秀说,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当地村民在石头上做文章。铁皮石斛的种植,不但解决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难题,而且让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铁皮石斛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安龙县西城秀树农林有限责任公司走出了精准扶贫“123”模式。
“1”即一个保障,让贫困农户进入企业就业,月收入2000元以上,家庭经济有保障;“2”为两次分红,一是保本分红,每年每户最低年收入1200元,二是反租倒包,贫困户以省级财政现代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资金811.33万元入股公司,带动贫困户445户1691人,石斛正常产出后所多出的增产部分按5∶5分成;“3”是“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实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效益明显。
产业痛点成脱贫路上拦路虎
贵州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境内曾经拥有丰富的野生铁皮石斛资源,是铁皮石斛地道的原产地,罗甸、荔波、安龙、赤水等地均是铁皮石斛的原产地。
在数十年前,贵州省铁皮石斛常年收购量在200—300吨之间,产品远销上海、北京、广东等地。但由于铁皮石斛生长在岩缝中和寄生树上,繁殖能力低,发株慢。过去的成药采集是连株拔起,拔一株就少一株。自上世纪60年代后,随着市场需求量增加,无节制、无计划的采集使野生铁皮石斛资源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贵州省野生铁皮石斛产量不到2吨,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二级保护植物。
近年来,贵州省非常重视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铁皮石斛产业种植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300亩扩大到2016年的近20000亩,从一个示范点扩展至全省9个州市的30多个县市。
在贵州众多道地特色药材中,铁皮石斛是亟待深度开发的主要品种,在中成药及“大健康”相关制品研究开发与生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和资源优势,为贵州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是,从全省铁皮石斛产业发展情况看,问题依然不少:产业发展速度快而整体规划缺乏、企业增长无序而科技创新乏力、种植和初加工产品形式多而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种植企业和农户多而深加工及龙头企业少等等。
这些产业“痛点”,也成了村民们脱贫路上的拦路虎。
聚焦需求科技支撑产业发展
如何让科技赋能并支撑产业发展,让铁皮石斛为贵州脱贫攻坚再立新功?今年以来,贵州省科技厅组织召开了“科技支撑铁皮石斛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就如何推动贵州省铁皮石斛种质资源库建设、品种选育、市场需求调研、铁皮石斛饮料开发、产学研合作等工作进行了研讨和安排部署。
结合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贵州省科技厅整合多学科领域资源,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铁皮石斛产业领域关键技术攻关。针对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铁皮石斛饮料产业化开发,贵州省科技厅组织凝炼了“贵州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铁皮石斛鲜叶饮料产业化开发与示范应用”2个科技重大专项,拟资助资金1694万元。
按照规划,贵州将建成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试验示范种植基地850亩,年产值达1.25亿元,技术成果辐射推广2万亩,预期产值2亿元以上。预计形成饮料中试生产线1条,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