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本报记者 华 凌 李 禾
2018年,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656家,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204个……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减量发展”的城市。
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北京坚持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由于“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市民满意率达九成以上。
腾换再升级 老旧厂房变身创新“富矿”
坐落在首都核心区与通州城市副中心的中间节点,双桥乳品厂曾供应北京超过1/4的奶制品。2012年,按照北京市发展规划以及“疏解整治促提升”等要求,双桥乳品厂迁往大兴区。
九九工场(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晓磊说,传统产业“腾笼换鸟”后,E9区创新工场就将“文化+科技双向融合”作为园区产业定位,遴选优质企业,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超高清等先进技术和团队纷纷在园区落地。
如今,不仅老旧厂房成为城市的创新“富矿”,科技企业也让园区的老东家首农集团焕发了新活力。“传统行业在管理、产品营销上都有待提高,需要科技文化助力转型升级。”王晓磊说,进入园区的一家科技企业将与首农集团合作,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
城市“加减法” 快节奏背后有“慢生活”
2018年9月,西城区椿树街道利用林白水故居特点,打造了一所街道公共图书馆+特色阅读空间+历史名人展览馆融合的公共阅读服务平台,在保护文物古建筑的同时发挥其社会功能。“市民不用花一分钱,可以在这里看一天书。”西城区椿树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主任李冬梅说,“很多慕名而来的读者表示,在前辈曾经奋斗过的地方阅读,给自己带来了更多正能量。”
西城区是北京老城历史文化核心区,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为探索活化使用文物,加速文物资源的社会化利用进程,西城区政府日前制定了《北京市西城区关于促进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和开放管理的若干意见》。
老北京胡同的古香古色、九曲回肠中外闻名。但不知从何时起,胡同里机动车随处停放、私搭乱建、密匝高架空线……慢慢失去原来的韵味。而去年西城区政府充分利用“加减法”,将椿树街道琉璃厂西街片区万源夹道、琉璃巷、西南园等7条胡同彼此连接,形成总长度约1公里的首个慢行系统。沿线修建花坛、凉亭等10余处微景观,温馨宜居,除应急车辆外其他车辆不允许随意出入,为居民和游人提供在闹市中休闲、散步体验悠然“慢生活”的好去处。
“胡同慢行系统建成之后,孩子上学、放学路上安全多了,老年人也可以在长椅上晒晒太阳、唠唠家常,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释放’。”住在后孙公园胡同的李女士是个典型的白领,平时工作节奏很快,对“慢生活”感受更为深刻。
副中心崛起 京津冀协同大发展
“近几年,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通州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通州的产业结构也在悄然转型升级。”北京市通州区委书记曾赞荣介绍,一个全新的CBD——运河商务区正在通州大运河畔加速崛起。通州未来产业结构将瞄准“高精尖”,由文化创意融合产业、高端商务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组成。到2025年计划建成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精神,努力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新时代城市发展的一个典范。北京市深化规划设计,发布实施相关建设指导意见,加紧深化完善通州区总体规划、镇域规划以及和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规划。
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上,北京也不遗余力——出台“交钥匙”项目实施暂行办法,全额支持新建3所学校和1所医院“交钥匙”项目,对口支持的4所学校挂牌,5所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工作全面启动,切实做到“雄安需要什么,就主动支持什么”。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林克庆表示,北京正以首善标准落实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任务,全方位拓展京津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并且,加快推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逐步扩大环首都“半小时通勤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飞行区4条跑道全部贯通、校飞任务已完成。(科技日报北京4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