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上海3月20日电(记者王春) 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如何全速发动起来?3月20日,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上海科改“25条”),进一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扫除科技体制机制障碍。
此次改革在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发展、激发广大科技创新人才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改革优化科研管理、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六个方面,提出了25项重要改革任务和举措。
人员定编制、绩效工资限制总额、科研经费管理与科研实际需求不相适应……面对这些“堵点”,上海科改“25条”明确提出提升科技原创能力,放权松绑、激发活力,重点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通过改革优化科研评价体系,建立对重大创新项目的非常规评审机制和支持机制,以及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形成和组织实施机制。
此次科改突出“市场要活”这一理念,加快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的机制、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机制、市场决定创新报酬的机制,具体创新活动放手让市场“说话”。如上海科改“25条”明确提出,赋予一些重要的新型研发机构充分的自主权,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对于科技成果而言,可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市场化方式确定价格等。
上海科改“25条”还多次提到科研人员薪资分配和激励机制。政策提出,建立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正常增长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收入水平。对竞争性科研项目,用于科研人员的劳务费用、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经过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的奖酬金提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奖酬支出,均不纳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对达到事业单位人数一定比例的高层次人才,单位可以自筹经费,自定薪酬,其超过单位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部分,不计入绩效工资总量。
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占比、大力培育壮大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这些都是上海启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要啃的“硬骨头”。一场攻坚战即将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