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5日 星期五
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张 晔

    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质量的需要,是适应新技术场景变化、加快产业组织变革的需要。

    但值得注意的是,先进制造业不等同于传统制造业,一般意义上的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也并非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者的融合更不是简单的相加。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一方面,制造业是国之基础,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当前制造业发展面临动力不足等困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不够。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传统制造的阶段,满足于来料生产、加工销售,既不了解工程需求,也难以提高附加值。而我国整体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升,必须建立起高度系统化和集成化的现代制造业。

    另一方面,在分工深化的作用下,现代制造业渐趋复杂,研发、设计等需要专业机构承担,产品营销往往又与重大工程相结合,客户需求也在催生新的价值链分工。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加速发展,催生了许多新的组织形式,带来了企业、产品、生产和市场模式的变革,发展出以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服务方式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服务业,例如技术研发、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和生活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制造企业在主导产业上愈加专业和深化,提升企业在价值链上的地位,还能降低制造企业的投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反过来,现代服务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又依赖制造业的“硬件”支撑,拉动对先进制造业产品的需求,有助于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

    从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和国家来看,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构建起了服务型制造体系。例如,美国通用电气等大型跨国公司已经呈现了制造业高度服务化趋势,服务业务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超过2/3。数据显示,在美国制造业中,与服务融合的企业占总数的58%。

    目前,我国一些先进企业已经走在了前列,华为的整体解决方案、上海电气的总集成总承包模式、海尔的服务型平台等,正在引领我国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不难看出,价值链互补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前提,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二者相加,而要发挥乘数效应,实现聚合效应。

    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服务功能嫁接在大企业、骨干企业上。融合发展必须开放创新,封闭的一体化发展模式,生命力难以长久。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让优质的生产要素流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要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尽量弱化事前管理、减少结构性政策,建立平等、规范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让创新创业主体有更大的动力和活力。要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制造业企业进入服务业还存在一些有形和无形的行政性垄断和区域壁垒,应让更多制造业企业有机会参与到生产性服务领域。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