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3日 星期三
鲁友明委员:别让“小试剂”误了科研大事
本报记者 唐 婷

    四四方方的纸盒并不大,里面整齐地码放着一根根装着液体的小细管,它们是生命医学研究中常用到的生物试剂。别看体积小,少了它们,很多实验都无法开展。

    然而,令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副院长鲁友明感到困扰的是,在实际科研中,研究所需的生物试剂不是随时想用就有得用。

    “目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用试剂超过90%依赖进口,存在采购时间长、质量难保证、价格昂贵等问题。”鲁友明对科技日报记者说道。

    国外的试剂公司鲜有在中国开展直销业务,大多是设立分公司或者一级代理等。鲁友明介绍,高校院所采购进口科研用试剂,主要通过遍布全国近500家不同大小的试剂代理公司,采购时间周期过长,一般超过30天。

    “实验等不起啊,我们一般需要在6天内使用相关试剂进行检测,试剂没有到,下一步的工作就无法开展,等待的过程很心焦。”鲁友明说道。

    出于生物安全的考虑,国家对生物材料进出口有一套复杂的流程和标准。在鲁友明看来,科研用生物试剂主要用于开展相关实验,不同于用于人体的生物制剂,希望海关等部门能开通专门的绿色通道,缩短其通关时间。

    不仅是等待的时间长,代理公司提供的科研试剂的质量也参差不齐。生物试剂通常需要低温保存,由于缺乏相应的储藏和冷链运输能力,一些代理公司提供的试剂往往在运输过程中就被损坏。

    多了中间环节,进口试剂的价格也贵了不少。鲁友明介绍,由于代理公司的介入,一般进口试剂价格比国外生产厂商出口价格平均上涨至少一倍以上,比如在美国售价280美元的抗体,在国内购买至少需要5000元人民币。

    对此,鲁友明建议,允许高等院校直接进口科研用试剂,给予免税等优惠政策,减少采购进口试剂的中间环节,既能保证试剂质量,同时还能节省科研经费。

    高校院所科研用试剂超过90%依赖进口,国产科研试剂差在哪?在鲁友明看来,从研发实力和质量控制角度而言,国内试剂生产企业和国际上知名的老牌药企相比,还有着相当的距离。同时,生物学实验讲求可重复性,用国际上知名品牌的科研试剂做出的实验结果,更容易被接受和认同。

    “国产科研试剂想要在市场上有更多的话语权,还需要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对待,做好相关的基础研究。急功近利的氛围里,很难有真正的突破。”鲁友明强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