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
基础研究国际行③
基础研究是创新发展的原动力。近年来,美国在基础研究领域依旧保持着“超级大国”的姿态。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化学奖获奖者共有8人,美国占据半壁江山;在2018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篇科研论文中,则有72篇来自美国。美国基础研究为何长期傲视全球?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鼓励、引导基础研究?科技日报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教授。
政府引领“改变未来”型基础研究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是美国政府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单位,其主要关注的是可能给未来社会带来重大变革的前沿性科学问题,而不是一般的基础学科研究。”陈劲表示,为了保证资助项目的“含金量”,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首先是国际匿名项目评审制度。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从国际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一流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申请项目进行匿名评审。这一评审措施从根本上避免形成“学术圈子”,确保评审公正性,保证资助项目的科学价值。其次,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坚持以前沿性研究为评价标准,“成熟一个、资助一个”,不盲目追求项目数量,不盲目针对个人或机构进行连续资助,资助项目呈现出“少而精”的特点,这使其单个项目资金充足,有利于实现突破性进展。
“此外,美国在基础研究领域资金投入巨大。”陈劲谈到,仅国家科学基金会2018年基础研究经费就达到50亿美元(将近350亿人民币),再加上美卫生部、能源部、国防部等其他机构,美国政府基础研究预算高达290亿美元(约2000亿人民币)。相比之下,2018年我国基础研究中央财政支出预算仅为542.86亿人民币。
企业担当基础研究“第二驱动力”
“除了国家投入,美国企业也积极投资基础研究,其研发实力非常强大,甚至能够做出诺奖级的研究成果,不同的是企业投资往往以需求为导向。”陈劲认为,美国政府和企业对推进基础研究起到了“双轮驱动”的作用。企业通过基础研究能够大幅度节约试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记者了解到,美国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堪称“巨资”。欧盟委员会最新发布的《2018年行业研发投入排名》显示,全球研发投入前50名的企业中,中国仅有华为上榜,美国却有22家。据普华永道统计,2018财年全球研发投入最多的1000家上市公司研发资金总额为7818亿美元,其中3290亿美元来自美国。全球研发投入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全部是美国企业。我国企业的研发投资为610亿美元,仅是美国的五分之一。
在基础科研领域,中美企业差距更为明显。我国基础研究投资,政府占到90%。而美国基础研究投资中,政府仅占45%左右,企业投资高达25%。基础研究领域的高投入给企业带来更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医药行业为例,美国药企前20名总市值高达2.9万亿美元,中国仅为1.5万亿人民币,相差10倍。根据统计,美国龙头药企研发投入占比平均高达18%,中国仅为4%。
我国加强基础研究需“多管齐下”
“国家实力的根本源于基础研究能力。”陈劲表示,我国的基础研究水平相比美国还有一定差距。一是项目立项水平整体不高;二是评价体系侧重于基础研究“规模”而非“质量”,导致“大家齐上马”,科研项目重复、分散。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基础研究制度研究的专家之一,陈劲认为,我国加强基础研究需“多管齐下”。首先是加大国家投入,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总量比例仅在5%左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占比15%—20%相比有较大差距,甚至远远低于俄罗斯。其次是提高基础研究项目的前沿意识,基础研究要聚焦“改变未来”的前沿研究。三是探索基础研究项目申请的国际评审制度,从制度上保障项目科学价值。四是加大区域经济对基础研究的投资,建立以基础研究为基础的区域创新环境。
“此外,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急需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提高对基础研究投入。”陈劲强调,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但仍需加强技术中心、创新中心、企业研究院建设,增强内部协同。企业还应重视高端科研人才的招收和培养,培育首席科学家等基础科研领军人物。
(科技日报北京2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