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30日 星期三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天津:跳出“三分地”下好一盘棋

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本报记者 孙玉松

    “终于不是北漂了,武清给了我归属感。我们一家都成‘新天津人’了!”在北京生活了14年,裴英杰如今带着家人孩子正式落户天津。

    裴英杰供职于武清开发区一家投资超过5000万欧元的汽车白车身和底盘制造企业,作为公司高管的他坦言:“京津冀协同发展带给我的变化太大了,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现在各方面配套完善了,京津往来非常方便,协同发展的好是真真切切地印在了老百姓生活里!”

    无独有偶,来自北京中国科学院的博士后冯春敬最近也把家安在了天津,她说:“办公环境生活条件一点不比北京差,又赶上了天津海河英才好政策,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让裴英杰和冯春敬们受益的,正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5年来,天津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高站位新理念全力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协同、体制机制协同、环保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协同,以天津之“为”服务协同发展大局。如今,三地间高层往来、项目对接、企业携手、人员往来已初步实现了同频共振。

    “1+16”格局带来新动力

    上任武清区发改委主任还未满一个月的陈建江,此前曾在基层街镇和京津科技谷任职,说起京津冀协同发展,他感慨道:“原来去外边招商,我们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协同发展以后,整个京津冀都有了合作意识,招商也比以前顺畅许多。这两年感觉尤为明显。”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五周年以来,仅武清开发区就引进北京优质项目600余个。而这只是一个缩影,5年来,天津坚持把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面加强与国家部委、央企和北京市的对接合作,建立对接产业、重点承接平台、重点对接项目“三级清单”,不但形成了分工合理、合作有序、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发展质量也迈上新台阶。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北京来津经营(或在津投资)企业8116家,累计投资金额3590.54亿元,仅滨海新区累计引进疏解项目3100余个,天津与河北合作的滨唐、滨沧协同发展合作示范产业园相继揭牌。在加快京津融合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统筹推进下,天津已初步形成了以滨海新区、武清区、宝坻区为重点的全市“1+16”承接格局。

    “八方”支持服务雄安建设

    天津市教委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署职业教育合作协议,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整体规划等5方面加强合作;天津市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参与雄安新区首个郊野公园规划设计……5年来,天津积极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合作协议,深化交通建设、产业、公共服务等8个方面的对接合作,推进人才、技术等方面资源共享,津冀、京津间务实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

    作为雄安新区最便捷出海通道,津石高速公路天津东段2018年正式开工建设;全长31公里的津围公路北二线公路全线贯通,串起了津冀沿线山区百姓的致富路……随着津秦、津保等高铁建成通车,京津城际实现月票制,京滨、京唐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天津连接雄安新区、京冀周边城市的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天津与北京和雄安新区1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

    协同发展惠民生

    协同发展带来了经济的活力,更带来了惠及民生的重要改变。4年来,天津铁腕治理环境污染,确保大气环境质量,大力实施“煤改电”“煤改气”供暖改造工程,与北京市、河北省两地周边地区共建“无煤区”,取得了突出成果。作为“无煤区”试点区的天津市武清区,投资100亿元,在农户中全部实施“煤改电”“煤改气”。

    从“各自为战”到下好“一盘棋”。“京津冀协同,不仅是体制、政策上的协同,更是资源上的协同。”1月9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部署,如今随着“体制创新、政策突破、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新理念的不断深入,为天津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格局和力量。

    (科技日报天津1月29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