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 基础研究
12月26日,由珠海建设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该实验室由广州、珠海、湛江3市同步推进;不久前,“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项目在惠州也启动建设;2019年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以下简称省基金),将面向全国开放,并接受企业申报……
近期频繁的动作透露出广东发展新动向:补基础研究短板,在“精准点穴”上下功夫,促进基础研究与产业融通发展,积极引导创新资源向产业集群集聚,全力以赴建设科技创新强省。
新推“升级版”基金,持续支持基础研究
“2013年,我获得省基金项目,这也是当时拿到的第一个经费达百万的项目,对我的科研工作起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副院长章秀银教授充满感激地说。如今,他聚焦于5G和未来移动通讯的研究,带领团队正向“基础研究—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目标逼近。
1987年,广东设立全国第一个地方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1年来,该基金资助项目超过16500项,对该省的知识创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广东省科技厅基础研究与科研条件处处长黄江康介绍,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仍是广东科技创新的短板,为此,广东将推出“升级版”的省基金。构建多元化投入新机制,出台系统的支持计划和政策,成立省基金专业化管理机构,持续稳定支持高水平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省基金的研究导向变了,从鼓励自由探索为主转变为突出以应用为导向与自由探索相结合,研究要与广东优势特色产业相结合;采取长周期持续滚动支持方式资助重大项目的研究团队,一经立项持续支持5年,资助金额为每项1000万到5000万,免除原来的中期检查,5年后评估为优秀的再滚动支持。
“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者,需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采取长周期持续滚动方式,可让他们心无旁骛地从事基础科学研究。”黄江康说。
今年9月,广东省科技厅和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温氏集团联合基金。自2018年到2020年,企业每年投入1000万,着力解决畜禽养殖行业的重大科学问题。这是广东布局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一大创新做法,即围绕区域或者行业的重大科学问题,与区域、企业开展联合研究。
5年建10个省实验室,夯实科技创新根基
11月24日,材料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在东莞召开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揭牌仪式暨第一次学术论坛。去年以来,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建设顺利推进;今年11月,第二批3家广东省实验室正式启动建设。
“从科技创新的规律看,做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离不开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支撑。这些平台也是集聚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展优势产业关键技术的攻关与成果的转移转化的最重要载体。”在黄江康看来,一旦拥有创新平台,自然会吸引到高水平的人才团队,有了人才,便有了发展的基础与强大动力。
截至今年12月,广东已形成由7家省实验室、2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52家省重点实验室共同组成的省实验室体系。
广东还将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大力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具体而言,将加快散裂中子源建设及关联技术领域应用,推进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深圳中心、中微子二期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工程建设,并以在粤大科学装置集群、省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体,力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目前,广东在补短板、打基础方面,已有“一揽子”计划:到2022年,启动建设省实验室10个左右,筹建国家实验室实现突破,新增建设大科学装置3个左右、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0个以上……今年8月,广东出台了《关于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这是该省首次出台的全面部署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的综合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