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打开舱门时杨利伟心想: 可见着亲人了!
杨利伟在返回舱秦宪安摄

亲 历

本报记者 付毅飞

    “进入太空,享受着失重的快感,杨利伟感到无比自豪。他在工作日志背面写道:‘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载人航天是一项高风险活动,据目前公布的资料,全世界已有22位航天员为之牺牲。在神舟五号飞船实施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时,航天人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2003年是航天界的多事之秋。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7名航天员遇难;5月4日,俄罗斯“联盟TMA1”飞船返回时偏离400多公里,险些酿成恶果;8月22日,巴西运载火箭在发射场爆炸,星箭无存,21人丧生……惨烈的事故如同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在我国载人航天首飞梯队成员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他们的家属,以及众多航天人心头。

    奔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前夜,杨利伟回了趟家。他与妻子的对话小心翼翼。几经斟酌,他拿起闹钟,故作轻松地说:“你不会调表,我教教你吧。”妻子一把抢过闹钟:“不,等你回来给我调!”

    任务前一天,杨利伟被确定为首飞航天员。他将手表摘下来交给聂海胜,聂海胜欲言又止,觉得掌心沉甸甸的。

    10月15日清晨,杨利伟和3名护送员登上50多米高的发射塔架飞船平台,大家沉默不言。为了调节气氛,负责关舱门的工程师问道:“知不知道当年给加加林关舱门的工程师现在在干什么?”杨利伟不知道。工程师说:“他成了俄罗斯航天博物馆的馆长。”接到命令,杨利伟钻进飞船。关门时他对工程师说:“馆长,明天见。”

    监视数据显示,杨利伟的心律始终保持在76下。点火倒计时数到“4”时,他敬了个军礼。

    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火箭和飞船突然开始剧烈抖动,杨利伟体内产生共振,五脏六腑仿佛都要碎了。这样的煎熬持续了26秒,终于逐渐减轻。后来科技人员解决了共振问题,此后飞行任务中再也没有发生。

    进入太空,享受着失重的快感,杨利伟感到无比自豪。他在工作日志背面写道:“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并把日志举到摄像头前,与大家分享心情。

    经过约21小时飞行,飞船返回舱脱离轨道,向着陆场飞去。杨利伟看到,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烧得通红,防烧蚀层剥落产生的碎片不停划过。过了一会,右侧舷窗竟然出现裂纹。他紧张极了,心想:这次看来要“光荣”。事后得知,裂纹来自窗外的防烧涂层,并非舷窗本身。

    10月16日6时23分,几乎在天安门广场升起国旗的同时,神舟五号飞船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腹地。几分钟后搜救人员赶到,杨利伟清晰地记得,打开舱门的年轻战士叫李涛。那一瞬间,他脑海里蹦出一个念头:可见着亲人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