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特刊·开放共赢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最大望远镜阵列 我们不缺席!
中方主导研发的SKA首台正样样机(SKA-P)

典型案例

本报记者 房琳琳

    一片雪花落在地上产生的能量,比来自宇宙背景的电磁能量都要强。

    现在,人类历史上最大望远镜阵列——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就是要建设地球上能倾听微弱宇宙“声音”的最灵敏耳朵。

    由成千上万个射电接收机结合形成的SKA,将通过其前所未有的高敏感度,让天文学家得以洞察大爆炸后的第一个恒星和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宇宙磁场的作用、重力的本质,甚至地外生命。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2018年7月出席“中南科学家高级别对话会”时指出,SKA将是未来50年内天文领域最大的项目,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了解人类过去又研究人类未来的重大项目,将极大推动人类在天文观测和物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解决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科技界早期介入,牵头成立SKA国际组织

    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SKA天线工作包国际联盟主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SKA办公室副主任王枫说:“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等科研机构的科学家早期积极参与了SKA的活动,并持续为SKA科学目标和项目论证作出贡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与国家天文台组建射电天文技术联合实验室,在科技部的支持下,长期持续跟踪并深度参与了SKA建设准备阶段的研发任务。”2012年,经国务院授权,科技部代表中方加入SKA建设准备阶段的政府间谈判。

    国家遥感中心SKA中国办公室主任王琦安认为,中方科学家从一开始就介入SKA的科学研究,为我国科技主管部门继续推动SKA国际组织的成立,以及协调工业界继续积极参与SKA第一阶段的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坚持自主研发与国际合作并重,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自觉之路。”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叶冬柏表示,大科学装置的兴起和大科学计划的推进,正不断推动中国前沿科技探索走进新时代。

    担负大国责任,发出中国声音

    目前,SKA的选址已定在澳大利亚、南非和非洲南部8个无线电静谧区。在SKA对外发布的11个工作包中,中方参与了天线(DSH)、低频孔径阵列(LFAA)、中频孔径阵列(MFAA)、信号与数据传输(SaDT)、科学数据处理(SDP)、宽带单像素馈源(WBSPF)等6个国际工作包联盟的研发工作。

    2017年10月17日,王枫当选SKA天线工作包国际联盟主席,同时联盟确定中国射电天文技术联合实验室(JLRAT)接替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成为该国际联盟牵头单位。目前中方正带领来自南非、意大利、英国、法国等10个国家的20家单位,共同开展SKA天线的国际联合研发工作。

    科技部官网撰文称:“这是中方首次牵头国际大科学工程核心工作包研发工作,全面主持主导工程核心技术研发,是中方在引领和牵头提出国际大科学工程中的有益尝试。”

    2018年2月6日,由中方主导研发的SKA首台正样样机(SKA-P)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所工程现场举行出厂仪式,科技部官网撰文认为:“SKA-P成功研制是SKA工程研发的一个重大成果,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必将在SKA整个发展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王琦安对记者说:“中国主导SKA核心技术研发,增加了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正用科技实力树立新时代中国形象。”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