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4日,二十国集团(G20)科技创新部长会议在京开幕。图为二十国集团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供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本报记者 李 钊
自1971年重返联合国以来,我国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构开展的科技合作交流就没有中断过,为中国和世界的科技进步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令人感慨万千。
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
据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国际组织与多边合作处处长杨雪梅介绍,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家多边外交中的重要议题,目前我国参加的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已超过1000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就有200余个。国际竹藤组织、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等三个国际组织更是均把总部设在中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多边科技创新合作正在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科技创新方案。
多年来,我国通过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G20)、全球绿色目标伙伴峰会(P4G)、世界经济论坛、金砖国家合作、清洁能源和创新使命机制、北极合作、亚太经合组织(APEC)科技创新政策伙伴关系(PPSTI)等多边治理机制,一是提升了中国在多边机制的话语权和引领力;二是参与并构建了全球创新治理新格局,以服务国家整体外交;三是向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经验,阐述中国机遇与主张,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例如,2014年,科技部主办APEC PPSTI会议,经过竞选中方担任2015—2016年机制主席、2017—2018年机制副主席,主导机制议程设置和规则制定;2015年,时任科技部部长万钢作为习近平主席特使出席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创新使命倡议启动仪式,中国成为创新使命倡议创始国之一;2016年,科技部主办首届G20科技创新部长会议,是在G20框架下首次由中国倡议召开并建立的科技创新部长会议机制,彰显了中国在G20科技创新领域的议程设置力和影响力;2017年,科技部主办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会议和第二届创新使命部长会议,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注入正能量;主办第五届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级会议,努力拓展合作共识,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上升为金砖共同理念、共同方案;2018年,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应丹麦首相邀请,出席首届P4G并在开幕式上致辞,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经验,为加快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的科技创新在多个场合留下了印记,中国致力于为世界提供中国科技创新智慧和方案。中国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的脚步不曾停歇,多边科技创新奏响“交响乐”。
组织大科学计划,共享全球创新资源
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是人类开拓知识前沿、探索未知世界和解决重大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大科学计划在全人类的高度上以实现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为目标,对于推动世界科技创新与进步、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应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2018年1月,《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3月14日,国务院发布《方案》。该方案的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是我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将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为世界文明和人类科学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是基于多年参与的基础上提出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积极支持大学、科研院所、产业界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EO)、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建设准备阶段等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通过在参与的核心议题上主动发挥引导作用,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在继续深入参与的基础上将我国优势领域引入,确保我国科研界、工业界在其中发挥优势地位,通过国际竞争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优秀人才,为我国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充分积累人力资源与国际经验;宣传中国成果,为国际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体现我大国责任。
科技务实合作,为走向世界装上“引擎”
当前,多边合作虚实结合、尽显智慧,科技务实合作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装上大功率“引擎”。
以联合国环境署(UNEP)为例,2008年和2011年,中国科技部与UNEP签署备忘录,启动了对非环境技术合作两期项目,在生态环境、水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制订规划、示范项目设计、专家考察、人才培养、仪器设备捐赠及科研能力建设等。项目以“一河(尼罗河)、一湖(坦噶尼喀湖)、一沙漠(撒哈拉沙漠)”周边区域为重点,涉及十余个非洲国家。项目结合了中方与UNEP的比较优势,推动我国水资源管理技术、旱作农业技术走出去,成效显著,受到了受援国政府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为探索与国际组织合作的三方援助项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再如,2017年5月8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科技促进发展委员会(UNCSTD)第20届会议的开幕式当天,中国政府推荐的候选人、时任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主任王瑞军成功当选为本届主席。这是自该委员会1992年成立以来,中国专家首次获任该职位。2018年,中国与联合国科技促进发展委员会(CSTD)举办“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政策与管理培训班”与“科技创新政策管理与孵化器规划班”,这是我国首次与联合国系统在科技创新领域面向发展中国家开展联合培训。
随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科技创新作为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我国充分利用联合国框架以我为主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履行大国责任,向世界分享中国创新良好实践和经验。
优秀人才为我所用,不缺席世界创新版图
科技创新,人才先行。为了配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充分利用各种合作渠道和平台,积极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推送工作,大力支持我科技管理官员和科学家在地球观测组织(GE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能源署(IEA)、亚太经合组织(APEC)、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ICGEB)等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国际多边机构、国际组织中担任较高级职务或借调工作,参与规则制定,培养了一批熟悉多边科技创新合作,了解国际规则的优秀人才为我所用,为我国进一步融入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与国际科技项目合作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中国目前GDP总量高居世界第二,很多方向的研发投入比例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在21世纪的世界科技创新版图上,中国不能缺席也不会缺席。
中国一系列负责任和有担当的作为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肯定与喝彩。2017年举办的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级会议中,金砖国家青年科学家论坛等活动大受欢迎,南非科技部长纳莱蒂·潘多尔说:“中国政府的高效令人印象深刻,南非愿意学习中国的经验和最佳做法,给中非青年创新创业者们带来更多机会”。巴西科技创新与通信部副部长阿尔瓦罗·普拉塔也表示:“期待能更多地拓宽金砖国家的合作,中国对巴西有很强的参考意义”。2017年GEO全会期间,中国主办了“中国日”活动,全面展示中国在地球观测领域的发展进展。GEO秘书处主任芭芭拉·瑞恩女士高度肯定了中国对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的贡献,对中国提倡的在国家、区域和全球三个层面开展GEOSS建设理念给予高度评价,并对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数据共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且引领亚大地区(亚洲、大洋洲区域)数据共享表示赞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伟大的征程已经起步,中国融入世界科技创新合作的洪流滚滚向前,中国也将为全人类的科技振兴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