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特刊·擘画蓝图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摸着石头过河 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柳卸林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专家点评

    “这一阶段的科技体制改革确实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科技的产业化发展,使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现象有了根本性的改观。”

    1978年以前,我国继承了苏联的科技发展体系。这一体系将企业科研、院所科研、高校科研、国防科研设定为相互独立的结构,以计划手段来推动科技项目的开展,推动技术转移。

    上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这一体制的局限性日益显现。首先,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垂直结构体系,科技与经济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其次,由于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缺少科技成果有偿转让的机制,不利于技术扩散;第三,在科研院所内,国家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过多,存在着“大锅饭”的现象,不利于调动科研机构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颁布,标志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正式启动。《决定》提出全国主要科技力量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经济建设服务。从那时起,政府一直在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供给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

    通过对改革阶段的细分,我们发现不同时期改革的主旋律不尽相同。1985年至1992年,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要落实“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指导方针(简称“面向、依靠”方针),主要政策走向是“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政策供给集中在拨款制度、技术市场、组织结构及人事制度等方面,鼓励研究、教育、设计机构与生产单位进行联合,提出了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进入企业的5种发展方向。同时,政府支持和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1992年至1994年,是第二阶段。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为标志,中国经济体制开始迈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政策走向是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要求,分流科技人才,调整科研结构,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总的来说,这两个阶段的科技体制改革确实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科技的产业化发展,使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现象有了根本性的改观,但“稳住”和“放开”的目标并未完全实现。

    比如,科研院所的活力仍然未被完全激发出来。体制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要“放活”研究所,使它在科技发展中起到更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国家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研究所的微观管理依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再如,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没有错,但由于缺乏经验,结果在实施过程中使一个科研单位变成一个重要的经济单位,而且同时具有了多个发展目标和多种体制。于是,科研院所有了“一院两制”的提法,高校有了“教育、研究和产业”三条腿走路的口号。这样一来,科研的目标与市场是紧密相连了,但其他目标在一些单位却被淡化了。

    事实上,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到今天,仍然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社会力量的发挥、政府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职能定位、科技资源的使用和监督等,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科技体制改革本身也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只有逐步解决好上述问题,我国的科技发展才会有一个更健康、稳定的基础。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