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 |
中科院STS福建中心累计促成中科院22个研究所的100多项成果在福建落地转化,带动社会投资近15亿元,预计项目实施后能为企业新增收入超过50亿元。图片来源于网络 |
这是一次漂亮的“弯道超车”,目前,由福建省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海斯福公司)实施的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区域重点项目“铬雾抑制剂的研究和产业化”进展顺利,其产品与国际化工巨头同类产品相比,性能相当而市场定价仅为其的30%—50%。作为该行业全国首个实施的国家替代战略性项目,此举将影响着国内千亿元的电镀行业。
众所周知,从实验室科研成果到实用性产品之间存在巨大的“沟壑”,即科研院所缺乏中试条件,而企业一般不愿承担其中风险,因而这个过程被人称为“死亡之谷”。今年年初,在中科院STS福建中心的“牵线搭桥”下,海斯福公司与中科院3家“国字号”科研平台启动“铬雾抑制剂”项目,在短短的时间里便取得了重大进展。
混编的转化共同体
“铬雾抑制剂”项目是支“豪华版”的创新团队:有致力于氟表面活性剂研究的中科院上海有机所陈庆云院士领导的研发团队,成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直接指导项目成果转化;有在物质结构和性能方面,具有良好研究基础的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王瑞虎团队;还有长期从事全氟烷基化合物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理研究的中科院动物所戴家银团队。更独特的是,陈庆云院士团队中的成员郭勇副研究员同时挂职海斯福公司。
当前,市场需求多元、分工日益精细,呈现跨学科、跨行业协同创新趋势,一个项目常常需要多方技术集成解决方案才能有所突破。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与科研院所对接时,还存在信息渠道不够畅通,激励机制、信任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中科院STS福建中心应运而生。
“抓住福建省政府与中科院开展新一轮合作契机,2016年3月,省科技厅和中科院上海分院共同成立中科院STS福建中心。”12月3日,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游建胜说。同时,创新工作机制,中科院派出专职干部以科技副职形式挂职福建省科技厅,依托中科院上海分院科技合作处和福建省科技厅成果处开展相关工作。
“多重的身份,能够更好地将省科技厅、上海分院以及在闽科研机构三方力量结合在一起。”中科院STS福建中心常务副主任邱超凡说,在“铬雾抑制剂”项目中,不仅将负责替代品研发、应用和风险评价的3家中科院单位凝聚在一起,组成了“混编”的创新团队,而且选派科研人员挂职企业,在协助解决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时,为项目明晰产业化方向,让双方结成转化共同体,推进项目顺利转化。
协同推进的发展路线图
镀铬是电镀工业中一项重要的工艺,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铬酸雾,危害健康,破坏环境,因此需要用抑制剂抑制铬雾的析出。而传统的铬雾抑制剂因含有有机污染物已被国际公约禁止,这对我国电镀行业冲击巨大。因此,如何在公约豁免期前,开发出环境友好型的铬雾抑制剂作为战略替代品刻不容缓。
在成果转化中,科研中试是“卡脖子”的关键一环。“铬雾抑制剂”项目在中科院STS福建中心的牵头协调下,形成了合理的成果转化利益共享分配机制,从而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海斯福公司配备先进完善的科研仪器设备,如康宁微通道反应器、布劳恩手套箱(具有除氟离子功能)等;中科院陈庆云院士团队负责项目的机构设计和小试合成,王瑞虎团队为化合物的设计合成、性能优化和产业化提供理论指导,戴家银团队负责毒理学研究,为产品应用推广示范和项目产业化形成有力支撑……正是全方位的院地合作,发挥协同创新的最大效能,推动了项目产业化的顺利进行,相继研发了吨级反应釜、分子蒸馏装置、精馏设备等专用设备,预计2020年将建成一条年产10吨的生产线。
“通过中科院STS福建中心牵线搭桥的项目,成功率特别高!”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副院长兰国政说,企业需求经常需要“一把手工程”,如果仅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自己去对接,往往只能对接技术问题,难于形成真正的决策。通过中科院STS福建中心牵线搭桥,联合地方政府和地市科技局共同对接,科研人员就可以直接对接到企业高层、对接“一把手”,企业也能够实现与多个中科院单位的合作,共同集成解决方案协同推进,更有助于推动科研成果对接企业转化,取得实效。
“福建在全国率先设立‘福建省中科院STS计划配套项目专项’,由省财政每年支持2000万元,连续5年,推动中科院STS计划实施。已完成共计8400万元(其中福建省配套6000万元)的项目立项工作,支持福建省和中科院合作90余个项目。” 福建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处处长吴颖说。目前,中科院STS福建中心规划出“牵线搭桥促成对接―项目经费支持促成合作―推动点上项目合作变成面上项目合作―推动平台落地提供可持续支撑”的发展路线图,从调研前的沟通、调研时的推动直到调研后的跟进,让企业真实的需求得到有效解决。
不断扩容的高端“朋友圈”
拥有福建省唯一的氟化工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国内最大和技术最先进的全氟环氧丙烷及下游产品生产企业……海斯福公司与中科院各大平台的合作不仅推进了项目顺利实施,而且推动项目的高端“朋友圈”不断扩容——与诸多世界级的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同时,加快了打造氟化工完整产业链的步伐,正努力形成30—40亿元的产业规模……
由点到面,由单个企业项目到整个产业链条,海斯福公司的创新示范效应正在溢出。据三明市科技与知识产权局局长李荣安介绍,氟化产业链是三明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链,该市引进了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等多所省内外高校、院所,合作成立了全省首家由政府主导的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将围绕含氟表面活性剂、含氟聚合物等项目开展研究攻关和成果转化,推进全市氟化工产业资源整合,加快发展高端、高附加值的含氟精细化学品产业。
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十一届高交会闽粤科技合作项目成果推介对接活动上,由中科院STS福建中心牵线,又有4家福建企业与中科院3家单位达成合作。至此,该中心推动中科院有机所、遥感所、海洋所、心理所等在闽设立产业化平台,累计促成中科院22个研究所的100多项成果在福建落地转化,带动社会投资近15亿元,预计项目实施后能为企业新增收入超过50亿元。
“福建大院大所少,但企业需求旺盛。”12月4日,福建省科技厅厅长陈秋立表示,将进一步发挥中科院STS计划的引领作用,协同中科院上海分院和海西研究院等,选择和福建有一定合作基础的研究所,对接有强烈产业和技术需求的相关领域,推动研究所产业化平台加快落地,加速构筑区域创新经济集聚发展的新格局,为全省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