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加点智慧,让制梁场告别劳动密集

第二看台

本报记者 雍 黎 

通 讯 员 黄 猛 粟 栗

    仅靠一台手机就可以管理整个项目、自动化设备让梁体精确到毫米级……近日,在中铁八局桥梁公司重庆东环线渝北龙盛制梁场施工现场,这一“智慧工地”的软硬件已经部署完毕,众多黑科技的应用让劳动密集型的制梁场变成了部分环节已无需用人的智慧工地。

    跟踪施工过程只需打开手机

    渝北龙盛制梁场位于龙盛车站,负责为重庆东环线正线长江以北段至古路站、庙坝左右线、渝怀联络左右线提供铁路T梁,总计784孔,其中32米梁654孔、24米梁130孔。

    “以前出差电话不会停,现在只需打开自己的手机,就能实时看到现场的视频,还能通过系统查看施工进度、质量、成品等各方面的情况。”渝北龙盛制梁场项目经理廖运国说道。

    制梁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前全靠现场人员眼看手记进行管理,对于梁片的制作全靠工作人员计算,现在有了信息化管理系统,配合系列相关自有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在项目部的监控室,工作人员能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跟踪管理,从编制计划到组织实施全过程,从管理交底到生产交底,从生产计划编制到实施,从产品生产、养护到产成品,所有工序情况在系统上都一目了然。

    加上三维技术的使用,能在施工前通过三维建模实现场地三维布置,计算土方工程量,对梁片实现自动碰撞和各项专业指标测试,大大减少人工工作量和时间,提升数据准确度,同时将设计隐患和施工风险有效降低。

    同时,该智慧工地系统通过跟自主研发的二维码系统有效融合,现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只需通过手机APP扫描相应部位的二维码,即可实现信息查看。此外,在铁路通车后,任何人通过扫一扫张贴在产品上的二维码,都能实现跟踪溯源。

    液压T梁钢模让梁体精确到毫米

    “我们自主研发的液压T梁钢模首次投入使用,可以说这是目前最先进的制梁技术。”项目总工刘川介绍,T梁的制作是铁路建造中重要的一环,重达上百吨的铁路T梁以前全靠工人操作又大又重的模具组合拼装而成,作业人员多、劳动强度大。

    而使用桥梁公司自主研发的液压T梁钢模,可节约作业人员40%;工人通过无线遥控即可进行模型安装和拆除,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而且不用龙门吊等重设备,安全性能更高。在现场,记者见到一个灌注好的T梁正脱去钢模,只见一名工作人员操作设备完成了脱模工作,一个人就能推着钢模前往灌注区准备另一个T梁的灌注。

    刘川介绍,按照国家标准,T梁的误差是2厘米,而使用液压T梁钢模后能达到毫米级的准确度,这为后期T梁的铺设提供了便捷,更加精准的部件避免了实际铺设过程中的调整问题,节约了铺设的时间,提高了铺设的质量。

    部分工序已实现无人化运转

    在渝北龙盛制梁场,智慧工地系统通过跟量身定制的系列设备融合,大大提升了制梁场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工序和产品质量,部分工序更是实现了无人化运转。

    在钢筋加工过程中,数控钢筋弯箍机、数控钢筋弯曲中心及数控剪切生产线等自动加工设备,使整个加工过程实现了无人化,减少了原来人工制作钢筋尺寸带来的误差,效率大幅度提高。

    在混凝土生产中,融合的自主骨料仓监控和搅拌站罐锁CQHG2程序,能根据管理系统中的参数,自动控制原材料的使用,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混凝土搅拌,有效杜绝原材料未检先用,保证产品质量。

    在混凝土灌注工序中,配合管理系统中测算的数据和浇筑量,使用混凝土输送泵和布料机相结合的浇筑方式,完全改变了以往人工料斗布料的作业方式,缩短了混凝土运输时间,精确了混凝土的使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外观质量。

    在后期工序中,融合的智能张拉、压浆设备,具有自动计算上传数据功能,可通过系统实时跟踪监控相关数据,提升产品质量;配合管理系统使用的自动拔管穿束设备,仅需要根据系统流程,对参数进行设置即可实现无人自动化拔管穿管,安全风险大幅度降低。

    “可以说智慧管理系统的使用,再融合大量先进自动化设备,有效减少了施工过程中‘人’的因素,有效提高了生产力和产品质量。”项目党委工委书记胡小鄂说,这也有效提高了传统建筑行业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