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组织召开全科农技员“互联网+技能”培训 |
近日,种植在北京房山区300多亩大棚内的香菇,连续出现菌棒不出菇的问题。眼看自家的香菇就要大量减产,焦急的农户拿出手机通过“哋哋农技”预约农技员后,在第一时间获得了农技员的现场服务。
“哋哋农技”是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力打造的一款网约农技服务平台,平台汇集了北京市专业认证的农业专家资源和各区县的全科农技员资源。农户遇到任何农技问题,都可打开“哋哋农技”APP预约农技员上门服务,保证问题得到及时准确的解决。
由于农技员及时专业的抢救,一万多棒感染了黄霉菌的香菇被拯救,共减少经济损失近10万元。此次香菇问题也引起了农技员内部的广泛讨论,通过“哋哋农技”农业专家的实时技术指导,并与农技员共同组建香菇病害研究组,房山区农技员分析和解决香菇问题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处长秦向阳介绍,自2017年9月以来,“哋哋农技”这种新型的农技服务模式逐渐在大兴、密云、房山等京郊多地流行起来。目前,“哋哋农技”受理农技问题上千例,覆盖了蔬菜、瓜果、种子、病虫害、植保、农机等多个方面,平台注册的农户和农技员数量一直在持续增长,并且65%的新用户来自平台老用户推荐,说明这种新型的农技服务模式受到了用户的广泛接受和好评。
深耕农服,颠覆传统模式
2017年,为提升基层农技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在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的部署指导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面向北京市全科农技员队伍建设需求,研发并推出一款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以O2O模式帮助农技员开展农技服务、提升农技服务效率和质量的信息服务平台——“哋哋农技”APP。
负责“哋哋农技”平台运营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与经济研究所专家于峰研究员介绍,农户在“哋哋农技”中注册后,可随时随地提交农技需求,预约农技员或专家服务。农技员在接到预约后,通过平台提供的“抢单”“邀单”“派单”三种模式接收农户预约;在无农技员接单的情况下,农技需求转交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专家,确保农户的所有需求都能得到解决。同时,农技员和专家可灵活选择电话沟通或上门服务的方式为农户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O2O模式保证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除此之外,“哋哋农技”还汇集了农业各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及几十万条农技案例,农技员在接单服务农户之外,还可以自主学习平台中的农技知识、实时咨询专家问题,将极大促进农技员的业务能力提升。
于峰介绍,农技员在平台中的接单和服务情况将作为考核指标,透明直接地反映农技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为政府考核量化农技员提供了客观依据,提升了农技服务工作的实时监管效力。
京郊推广,开启崭新篇章
自2017年开通以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与经济所的专家通过13次的推广培训,使北京市大兴、房山、密云三区以及门头沟、怀柔区的部分乡镇农技员、农户很好地用上了“哋哋农技”服务。不少农技员在使用“哋哋农技”后都表示,“哋哋农技”简化了他们的日常工作,通过“哋哋农技”帮助他们记录每次的服务内容,对自己的技能提升和工作汇报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此外,“哋哋农技”还为农技员及管理者建立了微信群,搭建起了农技员交流学习、工作汇报及管理部门政策下发、任务分配的重要平台,成为了管理人员和广大农技员实时交流的另一纽带。目前,“哋哋农技”平台注册农户达3000人,认证农技员数量占到北京市全科农技员总人数的1/6。
于峰表示,“哋哋农技”盘活了农技员和专家资源,扩大了农技员和专家的服务范围,实现了以农户、农技员、专家实时地理位置为依据的就近的“1对1”服务,打破了传统农技服务以村、镇、区设定的服务限制,实现了个性化、精准化的农技服务。
创新手段,续力新式农服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展科技惠农、信息助农逐渐成为北京乃至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振兴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推广应用,“哋哋农技”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开启了农技服务新模式。
秦向阳说,“哋哋农技”以手机为载体应用于农技服务领域,搭建起了农户、农技员、农业专家、管理人员四者之间的沟通闭环。接下来,“哋哋农技”将为京冀各区县农户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农技服务,通过总结推广经验、跟进用户需求、多地走访调研、采纳更多的用户意见和建议,在现阶段成果的基础上从业务功能优化和加大应用推广两方面发力,在用心提升平台服务品质的同时,实现全市范围的推广应用,并逐步辐射到津冀两地,力争成为京津冀农技服务标杆品牌,让更多用户受益于农技服务新模式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