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供图 |
乡村振兴
神山村,偏居在井冈山市黄洋界下。说它小,全村不过54户231人。作为土生土长的茅坪人,今年50岁的井冈山市科技局副局长刘国雄的记忆中,参加工作前从未去过这个曾与世隔绝的村庄。
初冬时节的神山村,一幢幢具有客家特色的民居宽敞整洁。蜿蜒的水泥路旁,一堵3米见方的墙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本村的笑脸墙,”神山村支委赖志成说,“都是村民们脱贫后拍的。”
昔日“麻雀飞过不落地,挑夫进村不伸手”的神山村,用实实在在的变迁,不但摘取了“全国文明村镇”的桂冠,而且为“坚决不让一个老区群众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掉队”的信条,增添了精彩的注脚。
贫困户入股专业合作社
彭德良今年42岁,家有一个女儿和两个双胞胎儿子,妻子体弱多病,曾经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他曾经辗转在广东、浙江打工,又苦又累不说,赚下的钱不过勉强维持家用。
日子的转机出现在2015年。那一年开春,井冈山市组织3000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精准扶贫大会战”,江西省科技特派团井冈山果业团的专家们也来到了村里。经过规划,村里先后成立了茶叶、黄桃专业合作社,通过市县乡产业扶持、部门筹集、社会捐助的方式,全村21户贫困户以每户2.2万元的股金加入到专业合作社,按照股东协议,头三年按本金的15%分红,第四年按本金的20%分红,第五年以后按本金的30%分红。
在彭德良家堂屋内,售货架上整齐排放着十多种包装精美的茶叶产品。彭德良小心翼翼地拿出“股权证”,对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股金分红3300元,加上茶叶代销提成等,年纯收入不低于4万元。“收入有保障了,还去‘流浪’干什么?!”他笑嘻嘻地说。
赖志成告诉记者,为了生计,过去绝大部分村民都选择出外打工,全村仅剩30余名老弱病残留守,如今在外打工的不足30人,“青壮年们大都回来入股创业了。”
农业实行工厂化运营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何规避经营风险,确保产业收益,是神山村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按照“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的经营方式,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村里的茶业、黄桃合作社与引进的公司合作,对品种、育苗、栽培等环节实行工厂化运营,同时定期举
办黄桃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发放培训资料。
神山村支部书记彭展阳告诉记者,科技部、江西省科技厅以及井冈山市科技局,都没少为神山村的脱贫致富操心费力,不但在神山村定点扶持,还积极为村里申报星火计划项目等。他说,以黄桃种植为例,由于本村村民过去从未种植过黄桃,引进这一产业后,省科技特派团的专家们结合种植户实际需求,不定期来到村里现场讲解,手把手指导,使神山村黄桃种植户人人都掌握了黄桃种植、嫁接、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领,很快就提高了黄桃亩产量和品质。“别的地方的黄桃今年卖二三元一斤,我们村里的黄桃最高可卖到十元一斤。”彭展阳言语间透着自豪与欣喜。
据统计,短短几年,神山村全村已发展茶叶200亩、黄桃460亩、雷竹30亩,近两年共为贫困户发放分红达13万元。
靓丽小山村喜迎八方游客
今年30岁的左春阳个头不高、精神矍铄。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自家门前的摊位上专心打磨着崖柏木手串,时不时地还起身到院落中与游客一起打着糍粑。
作为蓝卡户,左春阳坦言自己“穷怕了”。他曾经在外打工多年,村里实行产业入股和旅游开发后,他回到了家里,用在外打工时学会的手艺做起了旅游工艺品,同时售卖山里的土特产。左春阳告诉记者,今年的纯收入不低于6万元。“我现在想多赚钱,提高生活质量,将来再办个公司什么的,在家乡闯出一番事业来!”他信心满满地说。
神山村山高路陡,过去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2005年,村里修通了一条长3.5公里的水泥路,“精准扶贫大会战”开始后,这条路扩宽到5米,并增加了30余处会车点。在此基础上,有关单位为该村做了详细的旅游规划并推出了手机智游APP,以“井冈桃源,好客神山”为主题 ,开发了适合不同游客需求的旅游项目。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精细的整治,神山村迅速靓丽了起来。舒适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绿色资源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打糍粑、磨豆腐、做竹筷、编竹艺等民俗风情游使人们流连忘返。赖志成告诉记者,目前全村已发展农家乐12家,从事餐饮住宿、民俗体验、土特产品销售等农户达16家。“老表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了!”他说。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产业+科技、环境+创新带给神山村的,不仅仅实现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更是在科学精神激发出的内生动力带动下,于脱贫攻坚征途中不断演绎出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