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宝生物公司发酵车间受访者供图 |
改革开放40年
区域力量
本报记者 谢开飞 特约记者 庄如真 曾广明
“依靠科技创新,厦门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培育出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一批千亿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的‘样本’。”
传统化疗给癌症患者带来很大毒副作用,能否通过精准用药将其降到最低呢?在厦门生物医药港,郑立谋创办的艾德生物研发出全球首个ROS1靶向药物伴随诊断试剂,通过对肿瘤基因的精确分析,提供精准治疗方案,让数十万肿瘤患者受益,节约社会医疗成本数十亿元。
1985年6月,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当月,厦门制定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厦门依靠科技创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培育出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一批千亿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的“样本”,相关做法被作为福厦泉国家自创区首批18项改革创新举措之一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从基础研究源头上突破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人们健康观念变化,发展生物医药行业已成为各国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生物医药领域94%的专利被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持有,这导致我国高端医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这也是我国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突破?
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夏宁邵教授团队经过多年持续攻关,在类病毒颗粒(VLP)疫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率先在真核表达系统之外开辟了疫苗研制的新途径。基于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该团队不仅构建了贯穿疫苗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临床试验等各个关键环节的较完整创新链条,还研制出了艾滋病、肝炎、结核等60余项创新诊断试剂,获得100余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
2012年,我国疫苗领域原始创新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世界首支戊肝疫苗上市;2017年,国内首支宫颈癌疫苗完成临床三期试验并申报上市……夏宁邵创新团队在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上实现突破、落地转化,引起了“高冷”医学界的极大关注。
“从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上突破,牢牢抓住创新发展的自主权,逐渐改变受制于人、亦步亦趋的被动创新格局。”厦门大学科技处处长谭忠说。该市引导和支持科技龙头企业加大前沿技术研发力度,不仅诞生了一批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创新产品,而且培育了万泰、特宝、力品多家具有强劲竞争力的企业,推动了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加速从“跟跑”“并跑”走向“领跑”。
面向国家战略前瞻布局
一类新药是指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被誉为医药领域的“全球第一”。特宝生物研发了全球最新一代长效干扰素“派格宾”,是国内首支自主研发的长效干扰素创新药,也是福建省近10年来首个获批的治疗用生物制品一类新药,为乙肝抗病毒提供了规范治疗的重要药物,可大幅降低我国肝癌的发生率。
当前,“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医药产业是一个周期长、风险高、回报高的产业。以“派格宾”为例,该项目2002年立项启动,研究前后耗时14年,研发费用高达数亿元。如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破解发展瓶颈问题?
据厦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加强顶层设计、路径规划,早在2003年就把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列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3年更是将其列入千亿产业链群之一;产业链中第一个出台专项产业扶持政策,启动“生物与新医药企业倍增计划”,积极组织企业承担代表着生物医药产业最高水平的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引领产业向高端优质发展。
“得益于此,特宝生物创立了专业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研发的机构,获得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滚动支持,打造可持续自主创新能力,目前4个国家生物制品一类新药在研。”厦门特宝生物经营事务部副经理吴雪燕说。
该市另一大做法便是,建立市区协同、部门协同、政企协同、企企协同机制,组建自创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招商联络小组,共建涵括生物医药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园等厦门生物医药港;布局建设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0多个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中试及产业化基地,构建了“创新研发—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园区”产业发展体系,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十一五”以来,厦门市共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8项,已有3个项目实现产业化,居全省首位。
对标世界一流新增长极
改革开放40年来,厦门从实际出发,从经济特区起步时期的轻工食品、“三来一补”,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电子、机械产业,再到形成平板显示、软件信息等5条千亿产业链群,逐步推进。然而,这些集群以中小企业居多,存在研发投入不足、产业链有待延伸等问题。
瞄准创新集群化这一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厦门提出大力推进“双千亿”工作,将重点打造12条千亿产业链群,力争到2020年其中10条产业链群达到千亿规模,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厦门市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裴金佳指明发展方向:“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市长庄稼汉提出要求:“要在建设国家自创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建设‘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
“对一类创新药研发的支持奖励累计金额将超1000万元”,作为厦门市重点打造的千亿产业链群之一,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率先吹响冲锋的“号角”,出台了《加快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强化对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产业化上市和国际化等关键环节的针对性扶持,同时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厦门该产业已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18家、上市企业16家,集群呈现量质齐升、产业链配套发展态势;“十二五”以来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5%,成为全市增长最迅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6亿元,加快向千亿规模的新增长极冲刺。
“以福厦泉国家自创区厦门片区建设为中心,加快培育以高附加值和品牌产品为核心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厦门市科技局局长沈灿煌表示,将持续推进千亿产业链(群)培育工程,狠抓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打造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研发平台,推动国内外一流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赶超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