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 博
9月11日,一篇叫《忘掉刘强东!美国突然宣布大消息,一场风暴要来了!》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广为转发:“刚刚,IBM宣布:研究了数十年的量子技术,终于要成功落地了!第一台量子计算机将于三年后面市,进入到实用环节。”
有读者留言:“我们也有首台量子计算机,为什么这么久了还没有样机出现,不会被美国抢先吧?”
实际上,“IBM量子计算机三年后面市”只是断章取义,所谓“巨大的跨越”也不过是巨大的夸张。
消息的源头,是9月8日美国一个行业会,初创公司Rigetti悬赏100万美元证明量子计算的优越性。他们的混合量子计算平台叫“量子云服务”。平台开放API接口,程序员提交算法给量子计算机测试。谁的算法在量子计算机上运行快过经典计算机,就能获得100万美元。
公司老总查得·瑞各提(Chad Rigetti)曾是IBM的员工,他说,目前其量子计算机最多只有十几个量子比特,不算强大,只是给程序员一个平台去实验。他们也会和一些专研量子计算软件的公司在平台上合作。
“这是一个风投量子计算公司放到云端的平台,让大家用这个平台,确定性地展示量子计算比经典计算机强。”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丁洪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实际上中科院物理所也有类似的开放平台。IBM和微软也都曾推出同类平台。
丁洪说,Rigetti公司要“证明量子计算更强”,的确很难:“现在并没有一个近期可实现的量子计算方案能展示其优越性;而且现在他们平台量子比特数和测控精度并不理想。”
丁洪认为,Rigetti的混合平台可能有独特之处;而且不论结果如何,Rigetti瞄准的是一个好问题,即使没展示出“量子优越性”,至少大家能清晰估计出要展示量子优势还缺少哪些条件。
关于量子计算机“三年面市”的说法来自该行业会,查得·瑞各提和IBM研究院首席运营官瑞奥·吉尔在会上表示,距离量子计算机运行表现胜过经典计算机的时刻,只有三年。
但查得·瑞各提随后又说“量子计算将改变世界,我们会看到这一天的,不论是两年还是五年。”可见“三年”只是随口一说。
何况即使三年后,量子计算机运行某种程序快过经典计算机,也不等于可以投用。“三年面市”说法经不起推敲。
一位量子计算领域资深科学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三年”之说是商业宣传,并不严谨,希望媒体不要以讹传讹。他指出,前两年谷歌也曾提出2017年底“完成量子霸权“(即证明量子计算机优于经典计算机),实际未实现。
丁洪也表示:“明确的估计(三年)时间并没有依据。”
量子计算机和经典计算机的不同,在于它使用量子比特(如一对纠缠着的光子)。借用薛定谔的比喻,一个量子比特不是死(0),也不是活(1),测量后才知死活——有意义的是测量得到0和1的概率。
量子比特作载体,算力指数级提高。比如一个大整数分解成素数,特别难算;密码上乘一个大数就能难倒破解者,这也是通行的加密法。但数学家证明,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分解素数轻而易举,能颠覆密码系统。量子计算机还将擅长模拟化学分子。
目前各大公司和研究机构仍在提升量子比特量,争取几十个量子的稳定,别太快塌陷。有些机器让环境接近绝对零度,避免干扰量子,成本高达成百上千万美元。工程实验机在进步,但距离实用还远。
(科技日报北京9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