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6日 星期四
1852支大学生团队 共解一道化工“应用”题
本报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 周科际 杨 宵

    校园内外

    1852支来自全国高校的大学生团队,共解一道化工实际“应用”题,浙江大学、中南大学等12支团队的“答案”夺得特等奖。这是记者从日前在长沙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获悉的。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是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工程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大学生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实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由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启动的一项大型全国性赛事。

    截至今年,比赛已进行了12届,成为国内具广泛影响力的化工类大学生专业性赛事,已成为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和工程能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和第二课堂。

    今年大赛于3月份启动,共有全国333所高校、1852支队伍报名参赛,参与人数9000余人,创历届大赛规模之最。经过西北、西南、华北、华南、华东、华中、东北七个赛区激烈角逐,最终共有60支高校队伍进入全国总决赛。

    根据赛制,每年都只有一道化工类设计“应用”题。今年的考题是“为某大型石化综合企业设计一座分厂,以异丁烯为原料生产非燃料油用途的有机化工产品”。这也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我国提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2020年前实现在全国推广乙醇汽油、车用燃料油和燃料油添加剂需求量大幅减少目标的大背景下,所出的一道“时尚”题。“异丁烯主要用于制备甲基叔丁基醚。但随着石油添加剂用量减少,甲基叔丁基醚用量也在减少。异丁烯需要寻找其他‘出口’,研究高附加值产品和综合应用。今年的题目,就是设计一个以它为‘主角’的工厂。”中山大学教授杨祖金说。

    60支进入总决赛的参赛团队各有高招。中南大学“随变团队”,就为湖南岳阳兴长石化公司设计了一个年产1.5万吨叔丁胺的项目,通过异丁烯直接氨化法制备叔丁胺,来实现大幅降低叔丁胺生产成本的目标,缓解国内叔丁胺供应不足的压力。同时,有效解决了异丁烯—氢氰酸法、甲基叔丁基醚—氢氰酸法等方法制备的环境污染问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