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展示的生物安全柜凭借“高科技、可靠性”等标签成为博科公司的“拳头产品”。 |
创业达人
眼下,愈刮愈烈的中美经贸摩擦让甘宜梧略感被动,因为他掌舵的博科公司需要从美国进口医疗设备材料,但严峻形势没有动摇这位创业者的信心:“我们比同类型的美国产品价格低很多,即使在一定范围内提价也有竞争力。”
竞争力不是一天练就的。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甘宜梧因为不想继续给别人打工而选择了自主创业。他从“老本行”里掘到了“第一桶金”,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如今的他,不仅成为国家“万人计划”人才,还在海外建起了孵化器,其公司生产的“拳头产品”生物安全柜在细分行业独占鳌头。
从“打工仔”到“行业龙头”,他是怎么做到的?
3年赚了30万之后,他选择离职创业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的甘宜梧,在校期间依靠贩卖图书贴补学费读完大学课程。毕业后,他靠销售生化分析仪及配件,3年时间赚到了30万。
但给别人打工终究还是受约束,“当时我就想是否可以自己做老板呢?”他以前3年的积蓄作为第一笔资金,于1999年创办企业,“代理其他公司的产品”是轻车熟路的捷径。2003年“非典”是一次机遇。有了技术底子的甘宜梧投身生物安全柜自主研发,并在2004年底建立了国内最大的生物安全柜流水生产线。
我们可以把生物安全柜想象成“保婴箱”,只不过,前者是为操作原代培养物、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材料的。凭借其出色的创新力,到了2007年,在政府招标的生物安全柜中约70%来自甘宜梧的公司。
但小小生物安全柜并不能满足甘宜梧日益生长的“野心”。作为医疗检测的基本组成部分,生化诊断目前在国内市场已经基本完成国产替代。而在甘宜梧的努力下,博科在生化诊断领域的上下游进行战略布局,上游研发生产试剂原材料、下游建设海外试剂工厂。
在博科会议室外,一面“专利墙”吸引了拜访者的注意,这里展示了博科近五年来的100多个专利名称。“企业实力雄厚了,我们就培养更多的研发技术人员,现在我们已经获得专利共计190项,这是我们走向全球的底气。”甘宜梧说。
在全球的体外诊断市场,人们提起博科,第一印象就是价格便宜、亮点突出、性价比强。因为更适合发展中国家,依托已建立的品牌与口碑,博科已进入美、欧、非、亚的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知道员工在想什么,更知道该怎么做
从“给别人打工”到“给自己打工”,甘宜梧对两种角色都有着深刻感悟。正是因为这种成功转换,让他知道员工在想什么,更知道该怎么做。
“90后”女员工王美丽在进入公司后因为表现突出,两年内从基层工作人员逐步晋升为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优秀员工李静通过个人的优越表现,5年后成长为集团子公司总经理,并且是博科常务董事会成员之一……
在博科,甘宜梧立下规矩:坚持不要“空降兵”,从内部培养管理层;打破“论资排辈”的旧思想,不设“天花板”,让能者上、才者上。
“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华为成功的经验之一——公司效益与个人收益挂钩,这成了甘宜梧心中的“理想模板”。他将公司的盈利状况与个人收益挂钩,让每个员工都变成了公司小股东,员工给自己干活,让项目的成功率大大提升,为企业带来了丰厚效益。
全自动酶免检测系统产品总经理张昔坤是博科自己培养的员工,他主动提出成立公司专门研发化学发光分析系列产品。博科经过对技术、市场前景的综合调研,决定参股帮助其设立诊断公司。这种众包模式既可服务于博科研发系统,也可服务于同行业客户。
除了内部培养人才外,博科还以问题为导向,柔性引进技术人才。袁文虎是山东大学控制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他带着脉动真空高温灭菌技术,提出可以将该技术应用于高压灭菌器等实验室器材上。经评估后博科决定对其投资成立公司并进行孵化,目前其生产的灭菌产品已在国际市场占据了一定份额。袁文虎也成长为博科控股集团的副总裁。
通过柔性引进人才,博科在创新发展中解决了诸多难题。甘宜梧说,整个博科就像创客们的“黄埔军校”,他自己成功了,也希望将经验教训输送给学员们,并期待他们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