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的自动驾驶车队整装待发 |
新鲜事
上下坡、急转弯、隧道、高温天气……山城重庆复杂的立体交通环境,自动驾驶汽车能否应对?18日—25日,首届 i-VISTA自动驾驶汽车挑战赛在重庆举行,来自国内外30余支自动驾驶车队在这里进行五场比拼,全方位鉴定各自自动驾驶技术的高低。
高难度场景,考验自动驾驶综合能力
据了解,i-Vista自动驾驶汽车挑战赛是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的重要赛事之一,设置自动驾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自动泊车和自动紧急制动)、创新应用赛、商业化进程、城市交通场景四个方面5项比赛,共计87个赛段。19日的自动驾驶城市交通场景挑战赛是场地赛,考核的是自动驾驶的综合技能。
“这可以说是国内最难的场地之一。” 大赛裁判委员会执行总裁判长、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介绍,在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礼嘉园区,18个比赛场景模拟了城市交通的真实情况,包含基础场景14个和4个附加场景,分别考核参赛车辆在直道、弯道、合流道、异形十字路口、路障、行人等城市常见场景中对道路标线、典型目标物、常见交通信号的识别和响应能力,和参赛车辆在上下坡、隧道、驼峰桥等特殊场景中对复杂路况、交规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来自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小康汽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整车企业、高校以及科技结构的22支车队参加了当天的挑战。记者注意到,大部分车队都能顺利完成一些基本场景的挑战,但在驼峰桥、隧道通行等附加场景时,却有不少车队选择了放弃。
朱西产解释,附加的4个场景很难,允许放弃。如驼峰桥场景由于改变了车辆的行驶姿态,雷达测距的方式需要作相应调整;在隧道通行场景中,车辆会失去定位信号,只能依靠惯性导航等方式来弥补。完成这些项目,不仅需要相关的感应器来辅助,更考验汽车自动行驶的综合运用,能否将感应器获知的信息转化为具体操作,这也是自动驾驶技术的难点。
真实城市道路比赛,挑战更大
8月23日下午,是i-Vista自动驾驶挑战赛中难度最大、奖金最高的创新应用挑战赛,20支车队在全程4.1公里的真实城市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比拼。
该挑战赛主要考核L3—L4级自动驾驶前沿技术在城市真实道路及复杂场景中的创新应用能力,包含12个场景,重点考核参赛车辆在通过含有桥梁、急弯、长上下坡、S形弯路等城市道路和红灯路口及人行横道、事故车辆、公交车站、拥堵、同车道前车低速行驶、车道线模糊区域等复杂交通场景时主控系统的决策能力与效率,相应执行器的精准操作与控制能力。
“和场地中的比赛相比,创新应用挑战赛赛道为真实、开放的道路,路况和环境更复杂,可预知性更低。”赛事裁判委员会副总裁判长、吉林大学教授王健介绍,通常对于自动驾驶车辆会从4个维度进行考量:驾驶的安全性;车辆的智能性;车辆对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创新应用挑战赛的自动驾驶水平能达到L3—L4级别,要求车辆基本在完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行驶,所以难度为本次赛事中最高。
例如场地赛大多是单车道,而真实道路往往设置了有多车道、标线距离也更长;同时,真实道路上有路边建筑、行道树等环境物,也会干扰传感器的定位,增加行驶难度。
不光看速度,更重视智能化水平
在本次比赛中,各车队的行进速度都不算快,甚至有的车在某些场景下时速只有10公里。对此,朱西产表示,智能车挑战赛并不是竞速赛,是各类型装备、算法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实际运用的展示,评委会更想知道的是这些车队的智能程度到底如何。如果同样完成18个场景,速度上更快的队分会更高,但速度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赛事点评人、法雷奥中国区CTO顾剑民也表示,在高速路上自动驾驶汽车就能开很快,但难度远不如城市街道,自动驾驶级别也低一些。
朱西产坦言:“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国内,自动驾驶还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目前进行研究的团队很多,但到底谁的技术更好,就需要通过比赛来做判定。此次比赛是项目最全、参赛队伍最多、覆盖等级最广的一项比赛,而且没有限制参赛汽车的装备费用,因此能够全面、直观地展示不同团队的技术水平,对行业未来的技术路线选择也具有参考价值。
大赛主办方之一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飞表示,此次比赛利用山城重庆天然复杂多变的公共道路,考验L2—L4级自动驾驶汽车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就是希望能借此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用化、商业化、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