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23日 星期四
自主招生陷论文抄袭疑云,专家:
既使不端论文没派上用场,也需严惩
本报记者 杨 仑

第二看台

    近日,高考自主招生过程中,名校高中生论文涉嫌抄袭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自媒体《知识分子》发表文章称,在录取人数较多的九省市知名高中均发现了论文抄袭现象。

    论文、专著和专利的确是高考自主招生五条标准之一,那么高中生凭借抄袭论文,通过高校自主招生初审究竟是个例,还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科技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名校学生涉嫌抄袭 有论文整个段落一字未改

    在网上被曝光的九所学校,在地方均是较有名气的重点中学。除了网帖中曝光的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霍同学涉嫌抄袭外,记者经知网检索发现,同属于一个教育集团的东北育才双语学校有其他学生发表的论文也涉嫌抄袭。

    以一篇名为《面对中国式挑战,外资大卖场该何去何从》的论文为例。该篇论文发表于2017年2月,作者来自于东北育才双语学校,在这短短一页的论文中,有多处涉嫌抄袭。

    论文开头针对外资卖场进行的介绍主要来自于网络公开资料。使用搜索引擎进行简单查询即可发现,该文章主要来源于2016年11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及当月23日《北京晨报》两篇关于家乐福股权转让的经济新闻报道。

    甚至连论文开头部分引用的形容词“摇钱树”“拖油瓶”都完全一致。比如,在原报道中,作者采访了涉事企业的一位高管,并引用其口吻描述写道:“电商的兴起,对以大卖场为主要业态的传统零售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某高管告诉记者,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大卖场,家乐福在上世纪90年代的发展可谓是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消费者需求、商业地产的发展以及相对规范的组织架构和企业管理,都赋予了包括家乐福在内的外资零售巨头极大的发展空间。

    这一段被该同学在论文中改写成:……中国电商兴起,这对传统的以大卖场为主要业态的零售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的发展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由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增加、房地产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管理方式和理念的规范化,都给了零售商尤其像家乐福这样的外资零售巨头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

    而人称转换、名词改写替换等手法,在文章中随处可见。

    查询2017年北京某大学自主招生入选公示名单,该校经济管理班即有一位同名同姓、来自于该学校的学生。如果两者是同一人,那么这位同学发表论文的时间刚好卡在了自主招生开始前期,可以说相当“巧合”。

    在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查询,该校另一位同学入选了华中师范大学自主招生初审名单,通过查询,同样可以找到一位同名、同校的学生,发表了一篇名为《抚顺军民在学雷锋活动起源中的作用》的论文,经查证,该论文与2013年某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相比,部分主要段落几乎一字未改。

    教育部严厉追查 仍有人顶风作案

    根据往年高校规定和要求,自主招生一般分为五大条件,分别是学科竞赛、文科类竞赛、科技创新竞赛、论文专著专利和综合成绩。

    在这几个硬性指标当中,论文的操作空间无疑最大。早在多年前,论文代写、代发就已经形成了产业链,而这条产业链正在把黑手伸向高中生。根据自主招生规则,一旦学生通过了高校的考核,就可以在高考中获得降20分、30分被该校录取的资格。“这也是为何有人愿意让孩子发论文的原因,它可以成为一块敲门砖。”教育专家熊丙奇说。

    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在2017年4月发文明确要求各大高校健全报名材料审查制度,明确指出:要组织校内外专家对考生提交的证书、发明、专利、论文等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严惩造假行为。这被称为五严格规定。

    今年3月,教育部再次强调坚持五严格规定,并明确指出:高校自主招生是国家教育考试的组成部分,将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种与自主招生挂钩的诈骗和弄虚作假行为,进一步净化高校考试招生环境,维护教育公平。对在自主招生中提供虚假报名材料的考生,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在报名阶段查实的,取消其自主招生报考资格,同时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资格;在入学前查实的,取消其入学资格;入学后查实的,取消其录取资格或者学籍。对于学校、单位和个人在自主招生中徇私舞弊或协助考生弄虚作假的,将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即便主管部门语气如此严厉,依然有人不管不顾,继续论文作弊行为。据了解,除了抄袭之外,请人代写、请高校教师帮忙等方法隐蔽性更高。

    教育专家呼吁严惩 痛心学生得不偿失

    “学生们抄袭的行为得不偿失,”辽宁某高校教师李凯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都被各大平台收录,这些论文将终身跟随着学生,不论将来考公务员、从事学术研究,任何时候只要追查、发现,都属于严重的学术不道德行为,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论文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其实不能起决定性作用,学校还会对学生进行考核,但即便这篇论文根本没在自主招生中派上用场,按照规定,这也属于高考作弊行为,应该取消其入学资格。“打个比方,这就好像高考考场一名学生刚准备抄别人的试卷就被发现,一个字也没抄到,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但这也是高考作弊一样。高考作弊是以行为定性,而不是有无获得具体利益。”

    辽宁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全国人大代表李宗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刑法有组织考试作弊罪、帮助他人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考试试题、答案罪、代替考试罪等犯罪行为。“单一的抄袭论文我认为不构成犯罪,但如果组织提供、或帮助他人而提供则构成上述相应犯罪。”他说。

    熊丙奇呼吁,主管部门应该组成调查组,对自主招生论文涉嫌造假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并联合高校追责到底。他说:“我支持严惩,否则不足以起到警示作用。与此同时,主管部门还应该审查每所自主招生高校的审查机制,对没有严格审查机制,甚至操控自主招生的高校,要追究当事教师,以及高校领导的责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