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20日 星期一
采煤沉陷区治理:漂浮式光伏趟新路
本报记者 瞿 剑

    43岁的李传昌是土生土长的淮南农户。

    16岁那年(1991年),他的身份变了——家里一直耕种的农田,随着煤矿矿区沉陷变成了湖面;地种不成了,农民顿时变身渔民。

    这里是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田集乡刘龙社区,站在水边的李传昌,面盘黝黑,身材精瘦,裤腿挽起,一副典型的渔家打扮。

    打鱼和种地,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道道。谋生的办法不一样了,日子还得一天天过下去。直到去年,李传昌迎来转机。

    2017年,国家电投旗下吉电股份利用这里的采煤沉陷区水面,建设总占地达1393亩的全球首个漂浮式光伏电站。涉及农户按每亩4000—5000元拿到征地款,升级新装备、添置新家当不说,漂浮式光伏电站还能减少水量蒸发、抑制藻类生长,对水产养殖和日常渔获有益无害;再加上电站建设、运维给老乡们新增的就业机会,“征地款等于是白来的”。

    对企业一方而言,据吉电股份华东新能源公司总经理王浩介绍,跟传统光伏电站相比,漂浮式光伏是将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在水面漂浮体上,在不占用土地资源、有利于老乡生产生活之外,水体对光伏组件及电缆的冷却也可有效提高发电效率。可谓“一举多得、多方共赢”,在有效利用资源枯竭区土地空间的同时,趟出了治理采煤沉陷区这一世界级难题的新路。

    作为世界首个,漂浮式光伏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就是一“动”一“湿”。

    王浩表示,总装机容量40兆瓦的淮南潘阳漂浮式光伏项目,已被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确定为水面光伏设备可靠性、性能对比、浮台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等课题研究的试验基地。

    比如风浪流模拟计算。由于漂浮式光伏发电组件处于水面之上,不同于常规光伏的恒定静止状态,须对每个标准发电单元进行详细的风浪流模拟计算,为锚固系统及浮体结构的设计提供依据,以保证漂浮方阵的安全;其中,漂浮方阵自适应水位锚固系统,采用地锚桩加带护套钢绳与附体方阵边缘加强件连接,每个方阵每隔6米左右设置锚固点,缆绳留住余量以保障受力均匀安全可靠,达到“动”和“静”的最佳耦合。

    又比如,对水上项目双玻组件、N型电池组件与抗PID常规非玻璃背板组件长期在潮湿环境中的可靠性对比,以及对发电量的影响进行验证;对浮体材料耐久性的验证等,以保证漂浮电站设计25年寿期安全,并为后续项目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昔日“采煤沉降区”,今天“水上发电站”。截至7月末,该漂浮式光伏电站已累计发电5570.67万千瓦时。吉电股份透露,在其25年运营期内,可为当地提供123868万千瓦时绿色能源,年收益率13.68%,经济效益可观;而与燃煤电厂相比,将节省标煤410004吨,减排二氧化碳1221936吨、二氧化硫30750吨、碳粉尘278803吨。

    (科技日报淮南8月19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