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20日 星期一
他踏遍大漠黄沙,只为西部输油管道不腐
实习记者 陆成宽
2012年,付安庆在塔里木油田现场检测管道高程和防腐层破损情况。受访者供图

科学精神在基层

    他曾在沙漠戈壁中徒步200公里测试输油管道腐蚀程度和标注实际管道走向;他曾在满是油污的钻井台上一根一根地检测700余根气井油管的腐蚀开裂失效情况;他也曾在塔里木油田沙漠腹地65摄氏度的地面高温下进行油管腐蚀失效检测和统计……

    他就是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副所长付安庆博士。

    理论用于实际才能体现价值

    石油管材在油气勘探开发、输送储运、炼油化工等环节中被广泛应用,但它的“工作环境”却并不理想:不仅原油中的硫化氢、氯离子、二氧化碳等会对管道形成腐蚀,外部土壤中的腐蚀性物质也会对其进行“伤害”。我国每年有很多油气管道因遭受腐蚀而出现一系列失效问题,轻则导致油气泄漏,造成经济损失;重则导致爆炸,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石油管材的腐蚀防护对石油天然气工业至关重要。事实上,在石油管材及装备在服役过程中因腐蚀导致的失效占总失效事故的60%以上。石油管材失效不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污染环境,还会直接威胁生命安全。”付安庆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比如2013年发生的中石化“11·22”青岛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件,就是因为管道遭腐蚀以致破裂,原油泄漏进入青岛市政排水暗渠,油气积聚发生燃爆。这次事故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7.5亿元。

    在付安庆看来,石油管材腐蚀防护与相关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降低失效事故率有助于企业提升经济效益,腐蚀穿孔得到控制就能直接减少经济损失。”他说。

    作为一名“80后”石油管材腐蚀防护专家,付安庆一直强调“我就是在基层干活的”。他的兴趣是将自己多年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解决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石油管材腐蚀与防护的实际问题。为此他曾放弃某高校提供的优厚待遇,甘愿投身石油天然气腐蚀防护一线。

    “我从本科到博士一直学的是材料的腐蚀与防护专业,这个专业的特点就是比较贴近工程实际。我觉得只有把理论应用于实际,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付安庆说。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付安庆在其演讲的每个PPT末尾都会写一段话:“即使是再好的研究,如果无法走出实验室进入市场化应用,那么这项研究注定是没有多大用处的。”他表示,这段话出自1985年的美国《商业周刊》,这是他的信条。

    解决问题不到现场不行

    “我工作的重点是解决中石油管材腐蚀防护方面的技术难题。工作中我首先是在油田现场发现问题,然后带回实验室研究并模拟,最后提出解决方案,指导现场做好腐蚀防护。”付安庆笑着说道。

    在过去的7年中,付安庆在塔里木油田、西北油田、新疆油田等西部油田现场累计工作超过800天,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他表示,在现场首先要找出管道被腐蚀的原因,进而判断被腐蚀的管材在当地环境下是否适用;如果管材适用,而环境又比较苛刻,那就要结合环境和工艺流程提出一些防腐蚀建议,比如在管道中添加缓蚀剂、风送挤涂内涂层、内穿插非金属管修复等。

    “导致石油管材腐蚀失效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由选材不当造成的、有些是由特殊作业工艺造成的、有些可能是由外力和腐蚀环境共同作用造成的,还有些可能是由更换管道用途导致的……这些都必须亲自到现场才能作出判断,不到现场不行。”付安庆说。

    针对塔里木油田超深高温高压气井油管柱腐蚀及开裂失效的世界级难题,付安庆首创出基于油气井生命全周期的油管选材和腐蚀评价技术,推动了石油管材腐蚀评价技术的进步,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亿多元。为了尽可能模拟出管材在实际应用中的腐蚀环境和受力情况,他又自主研发了全尺寸实物油管柱应力腐蚀开裂实验装置及评价方法,建立了高温高压气井井筒腐蚀完整性评价体系。

    未来,付安庆将继续开展石油管材的腐蚀与防护研究,并将工作重心放在防护上,为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生产保驾护航。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