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直播间
80后刘子健至今记得当初回乡创业时的窘境。几年前,他成立北京奥格尼克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将农业废弃物加工制成种植基质替代土壤,以减少化肥对土壤的危害。然而,初创公司没有研发能力和财力提供不同配方的种植基质,这可怎么办?
在顺义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帮助下,刘子健对接了北京市缓控释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不仅获得该实验室设计的一套生产环保有机生态基质技术解决方案,还用创新券抵扣了三分之一的研发费。
据北京市财政局副巡视员张宏宇介绍,2014年—2017年首都科技创新券已累计投入1.4亿元资金,支持2115家小微企业和111家创业团队,合作开展了2402个创新券项目。近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科技、财政主管部门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启动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
“北京拥有众多科研院校、高端实验室及价格不菲的科研设备,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对优质创新资源的需求日益强劲。京津冀互认互通创新券打破了三地的政策壁垒,不仅使这些科技资源得以开放共享,也将使北京科技优势溢出效应更为显著。”河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三地共遴选出首批753家提供开放共享服务的科技服务机构,作为接收异地创新券合作的实验室。这其中包括来自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的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指出:“平台表面上推进‘物’的开放,但意义远非如此,在推进过程中必然带动与科研设施相关的科学家研发能力、科研成果的开放,带动科技企业的创新需求与高校院所的创新供给的互动。”
据北京市科委统计,2017年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1.5%,但仍有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有学者分析指出,三地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区域协同创新层次低、合作不紧密,尚未构建起创新合作链条。此外,创新合作平台多而分散,不利于集群化承接首都创新辐射,未形成产业链相互关联的集聚发展格局。
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北京市科委正有步骤布局,加大力度推动京津冀建立相互衔接的创新券政策,并在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试点建设联合实验室,促进三地资源共享。
许强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创新券是个很好的制度设计,不仅可对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提供精准帮扶,也调动高校院所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还有助于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今后要以科技创新券为抓手,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 华 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