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数字东莞,驱动发展”在松山湖高新区启动。图为东莞市副市长刘炜在中科院东莞云计算中心组织所有镇街与“数字经济”对接。杨涛摄 |
编者按 作为深化改革的先行地,广东东莞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独占鳌头。从“沙漠”之地到“三来一补”华丽转身,走出一条具有莞式特色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的同时,向“数字经济”转型并发起新一轮冲击。
进入新世纪后,东莞市从2006年开始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市,“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十二五”期间每年安排20亿元的专项资金推动科技创新;2017年制定实施《关于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的行动计划》,每年增加专项资金10亿元。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使东莞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迅速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在广东省组织的创新驱动发展工作考核中,连续两年获得全省第三名、地级市第一名;连续三年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松山湖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提升至第23位,广东省地级市排名第一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为广东省首批的4家省实验室之一。
据资料显示,2017年东莞市高企累计预计达4058家,位列广东省地级市第一,比2016年翻了一番;全市高企实现营业收入7358亿元、出口总额1740亿元、工业总产值6668亿元、净利润522亿元,与2016年度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统计调查数据相比,分别增长42.4%、63.7%、103.1%、133.6%;全年共为890家企业办理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减免预缴税额40.24亿元,帮助拓斯达等7家高企成功挂牌上市,上市高企数量达19家,创新主体培育实现量质齐升。
2017年全市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预计2.55%,比2016年预计增长14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三。
全国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顺利完成工程建设和装置调试,实现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并于今年3月25日通过中科院组织的工艺鉴定和验收。散裂中子源为中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其建成填补了中国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为中国材料科学技术、生命科学、资源环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前沿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南方光源(同步辐射光源)项目对接工作,启动中子科学城规划建设,逐步打造世界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目前共组建了34家新型研发机构,累计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创办和孵化企业950家,2017年实现新增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收入达91亿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创新动力。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积极筹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先进光纤技术研究院、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其中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于2017年12月进入全省首批启动的4个实验室行列。
目前,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98家,其中国家孵化器培育单位32家,孵化面积达167.69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2969家;众创空间60家,其中通过国家认证的19家、省级29家。
2017年东莞市发明专利申请量20402件,同比增长30.92%;发明专利授权量4969件,PCT申请量1829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量17087件,均居广东省地级市首位。共获国家及省科学技术奖、专利奖26项,其中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省专利金奖各1项。全市财政科技投入达33.96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预计达37%。成功举办2017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科研机构创新成果交易会,首创举办十大企业技术难题招标、十大科技成果拍卖等活动,2790项科研成果实现交易或达成合作意向,总金额达10亿元。
2017年有5个团队获得省第六批创新科研团队项目立项,获省财政立项资助8000万元,2018年又有6个团队获得省第七批立项,资助资金达1.8亿元,目前累计引进省市创新科研团队74个,其中省创新科研团队数36个,连续七年稳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
2017年,出台《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新兴金融业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全市备案登记创业投资基金机构增至40家,管理资本规模达23.6亿元;境内外上市企业达43家,继续保持广东省地级市首位。该市金融机构向高企发放贷款268.14亿元,同比增长37%;累计投放普惠性科技金融项目856项,贷款金额11.24亿元。设立10亿元东莞产业投资母基金,撬动50亿元投资资本支持产业发展。加快筹建科技创新金融集团,设立了41个科技金融工作站,支撑创新创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连续举办十四届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成为国家对外合作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与全国100所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采取政产学研结合、校地合作、协同创新等方式,大力招引高校院所来莞合作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并依托合作的高校院所在莞组建了1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检验中心的分支机构以及11个省级检验站,助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
雄关漫道真如铁,唯有创新驱动方能永立潮头,创新让东莞从“荔枝园”走向“中子园”,把握创新主题敢为先,奋楫扬帆谋新篇。面对新的挑战,东莞又一次奏响了创新的篇章。
观 察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在广东40年的发展轨迹中有着鲜活的注脚;中国社会的巨大历史飞跃,在珠三角人民的生活改变中得到生动的诠释;中国蓬勃不息的经济脉搏,在东莞与日俱增的创新活力中可以感知。
东莞的发展之势,宛如大气磅礴的珠江水,常流常新,一往无前。如果说在纵横激荡、藏珍纳景的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广东是一朵澎湃的浪花,那么中国发展带来的宝贵机遇就是东莞最有力的依托。如今,创新驱动主题已从东莞出发,成为世界共识;弄潮精神也从广东出发,成为世界经济破浪前行的内生动力,新一轮引领世界发展的浪潮,潮起东莞。
凭借粤港澳大湾区的契机,东莞再出台创新驱动方案,从30个方面规划基本方略,站位之高、立意之深,透过宏伟蓝图下的新跨越,看到站在创新驱动方案出台的历史新起点。东莞要继续扛起创新驱动的新使命,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更好发展前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这是世界瞩目的新起点、面向未来的新跨越、催人奋进的新蓝图,也是东莞为之奋斗的新方向、新目标、新实践场。
时维六月,壮观不过“荔枝园”。东莞要勇做时代大潮的弄潮儿,从“荔枝园走向中子园”,以“鲲鹏水击三千里”的魄力与担当,勇立创新潮头,为创新驱动提供东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