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先雨后热” 汛灾过后防蚊格外重要
针对近期各地汛情增多的问题,疾控专家表示,汛期高温高湿,蚊子繁殖力强,能助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传播,因此,汛灾过后防蚊灭蚊工作格外重要。
据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介绍,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临床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重症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热、惊厥、昏迷直至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甘肃省疾控中心专家说,乙脑高发季节是7至9月份,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防蚊灭蚊和流行区人群的疫苗接种。
专家提醒,暴雨过后应修补禽畜圈,圈棚要经常灭蚊,及时清理粪便;同时清理居室周围坑洼积水和垃圾,以减少苍蝇、蚊子等滋生,家中可以使用纱窗、蚊帐、驱蚊药等减少蚊虫叮咬。
“大暑”时节: 多喝水常食粥,祛暑热待秋来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7月23日5时零分,“大暑”节气将正式登场。专家提示,此时节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公众在饮食起居上,宜多喝水常食粥,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祛除暑热待秋来。
每年公历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节气开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由此往后,天气便要慢慢向秋天过渡。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大暑期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等谚语。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示说,此时节要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烈日暴晒,注意室内降温。
饮食上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除了多喝水、常食粥、多吃新鲜果蔬外,还可适当多食用些清热、健脾、利湿、益气、养阴的食物,如莲子、百合、薏苡仁等,并注意消暑,荷叶、冬瓜、西瓜、绿豆等是不错的选择,同时还要注意讲究饮食卫生。
女性患急性心梗 致死率比男性高
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表明,女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死亡率是男性患者的两倍。《澳大利亚医学杂志》23日刊登报告说,悉尼大学科研人员对澳大利亚41所医院2898名“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的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死亡率和再度患上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都是男性患者的两倍以上。
“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因患者心电图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特征而得名,主要由心脏冠状动脉壁上的沉积物堵塞血流所引起。报告作者之一克拉拉·周介绍说,这项研究旨在评估心血管疾病对女性健康的威胁,之所以选择“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这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相对容易进行标准化评估。
研究人员说,人们一般认为男性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更大,不够重视女性心血管健康。这项研究结果提醒人们,要注意女性心脏病风险常被忽视的现状,确保女性接受必要的健康检查并在患病后得到最佳护理治疗。
从小常用防晒霜 可降低黑色素瘤患病风险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从童年时期开始长期使用防晒霜可有效抵御紫外线辐射,降低40岁以下中青年人群患黑色素瘤风险。
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皮肤病学卷》月刊上的报告显示,研究人员选取近1700名18岁至40岁的澳大利亚人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从童年时期开始经常使用防晒霜的人与没有这一习惯的人相比,他们成年后患黑色素瘤的风险降低了35%到40%。
悉尼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首席研究员安妮·卡丝特说:“这项研究证实了紫外线辐射与患黑色素瘤风险之间存在关联,特别是在儿童时期。当紫外线指数达到3级及以上时,就应定期涂抹防晒霜,以降低罹患黑色素瘤或其他皮肤癌的风险。”
紫外线指数是衡量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国际标准尺度,从1级至11级,紫外线指数越高,对皮肤的伤害也越大。
她同时指出,受性别、年龄、肤色以及皮肤对紫外线敏感程度不同等因素影响,不同人群使用防晒霜后的有效程度存在差异。
黑色素瘤是致命性最高的皮肤癌,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澳大利亚是全球黑色素瘤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以上均据新华社)
(本版图片除标注外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