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港珠澳大桥的壮美不能缺了通信设施共享
本报记者 刘 艳

    尚未通车,港珠澳大桥已成了人人向往的“打卡圣地”,在感叹壮美工程时,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想到壮美工程后必不可少的通信支撑。

    跨越宽阔的伶仃洋海域,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的港珠澳大桥开通在即,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塔)承建的港珠澳大桥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也以全优的成绩通过了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网络验收测试。

    克服的不止是三种超大覆盖场景难度

    中国铁塔珠海市分公司项目经理杨凯负责港珠澳大桥公网覆盖工程建设,他对科技日报记者说:“伴随‘超级工程’的是‘超级难度’。历经三年零两个月,我们帮助电信运营商完成了大桥公网通信覆盖,设计难度和建设复杂程度在整个行业都从未遇到过。”

    从2009年开始,三家电信运营商对大桥公网通信覆盖方案的意见就始终难以统一,2014年10月,中国铁塔珠海市分公司(以下简称珠海铁塔)成立后,多次在协调会上提出“公网整体解决方案”。珠海市委市政府和“大桥办”对珠海铁塔的方案给予了支持,确定由珠海铁塔牵头开展港珠澳大桥(含口岸岛)的基站建设。

    2015年5月,珠海铁塔协调电信运营商在两周内完成了7个基站的建设开通,解决了珠海口岸岛建设初期岛上作业人员无法正常通信的问题。

    始于2008年的大桥主体工程设计,最初未考虑公网通信,导致通信方案设计严重滞后,之后整体解决方案各版块又经历了超多的变更后,珠海铁塔才进入到三种覆盖场景的通信建设。

    据杨凯介绍,港珠澳大桥工程包含桥梁主体、隧道、人工岛三种覆盖场景,每种场景的交付都不易。他说:“极为恶劣的施工作业条件也让我们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全管理挑战。海面作业人员需要克服高温、大风的影响,如神龙入海般的港珠澳大桥史无前例地设计了一段6.7公里长、40米深的海底隧道,桥体箱梁内部空间与外部隔绝,高温缺氧。凡此种种,考验我们的不仅是质量更是安全。”

    跨世纪工程见证共享模式

    中国铁塔珠海市分公司珠海总经理冯程说:“港珠澳大桥公网覆盖工程的通信设施100%共享现有设施资源,总体投资成本相比传统模式下降66%,建设周期缩短65天。”

    本着“一家建设多家使用”的原则,港珠澳大桥的公网建设全部利用桥体、机房、管道、电力等社会化资源,成为珠港澳大桥建设的亮点模式。

    正如中国铁塔董事长、总经理佟吉禄所说:“中国铁塔自诞生之日起就打上了共享的烙印。”

    中国铁塔成立之前,我国通信行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双塔并立、三塔林立的景象随处可见。2015年底,与三大股东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完成存量铁塔资产交割后,通信铁塔由中国铁塔统一建设维护,三家电信企业乃至全社会共享。

    据中国铁塔提供的数据,三年多来,全国新建通信铁塔共享率从14.3%迅速提升至70.4%,累计相当于少建铁塔60.3万个,减少重复投资1073亿元,节约土地资源2.8万亩。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基站密度加大,数量成倍增加,如果按传统建设方式大量新建通信铁塔基站,投资规模十分巨大。”工信部科技委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表示,让“社会塔”变“通信塔”,这种盘活存量资源的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对国内跨行业间的资源整合共享“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