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生活需要“网红”调剂 更需要科学打底
眉间尺

    最近,一种新的“网红”食品风靡各地。这种添加了活性炭或植物炭黑的“黑色冰激凌”“椰子灰冰激凌”,不仅口感奇特、具有视觉冲击力,而且吃后嘴唇、牙齿会变成黑色。有的商家还宣称,这款冰激凌“用烧焦的椰子壳的灰,然后混合椰子片、椰汁以及奶油做成”,具有美颜的功效。

    活性炭具有吸附功能,可以净化空气。在医学上,活性炭也被用于给吸毒过量或药物中毒的患者吸附体内毒素。但是,如果因此作出简单类比,认为食用活性炭就可以排毒变美,恐怕缺乏科学依据。事实上,活性炭无法被人体吸收,进不了血液,也到不了全身组织,更谈不上什么驱除“体内的有害物质”,不但没有保健美容的功效,而且有可能影响营养素和药物的吸收。食品质量是最基本的底线,“网红”食品再炫,也必须守住这条底线。尤其是青少年作为“网红”食品最大的客户,发育成长与饮食息息相关,更应引起重视。

    国外卫生部门已经全面禁售添加活性炭的“黑色食品”。我国则规定,植物炭黑可作为着色剂,植物活性炭可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但应在制成最终产品前除去,无法完全除去的,也要尽可能降低其残留量。由此来看,“黑色冰激凌”“椰子灰冰激凌”显然不符合这些规定。至于其他“网红”食品在制作过程中的不卫生、不安全等问题,就更是举不胜举了。而且,“网红”食品的宣传和销售主要利用互联网平台,现有监管措施还很不完备。这些都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然而,对“网红”食品还应作更深入的思考。“网红”食品的出现除了商家对利益的追求外,还有深刻的社会心理原因。不可否认,“网红”食品满足了芸芸大众的猎奇心理,给生活带来一些惊喜和乐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宽裕,人们在生活中寻找趣味、享受休闲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而互联网技术特别是微信、抖音等新型社交工具的发展,则为层出不穷的“网红”食品创造了氛围和条件。加上部分商家的有意炒作助推,“网红”食品难免令人心里“长草”。对于很多人来说,寻找和购买“网红”食品,并不仅是为口腹之欲,而是满足心理之需。好吃不好吃并不重要,合个影发朋友圈,或者来段抖音求赞才重要。

    换言之,寻找和享受“网红”食品的过程,是在虚拟世界寻找心理归属和群体认同的过程。购买“网红”食品,本质上是为了换取参与互联网社交的资质,否则就会有被“OUT”的失落感,甚至倍感焦虑无聊。其实,盲目跟风的结果只能是喧嚣之后的空虚。真正充实、有品质的生活一定经得起科学常识的检验。追求新潮也不能丢了科学精神和理性态度。因此,面对“网红”食品,我们还是应多一分理性。科学“拔草”,理性“打卡”,生活才能更美好。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