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1日 星期三
准备好用身体感官去探索新材料的“个性世界”了吗——
“物质2.0”登陆上海自然博物馆

    科技日报上海7月10日电 (金婉霞 记者王春)木头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玻璃则是冰冷的,金属自带科技属性……一直以来,材料构成了我们周遭的环境和物体,也带给了我们不同的感观体验。你有没有想过,其实“材料们”也有不同的个性和情绪呢?比如,有的材料你对它“温柔”,它也对你“温柔”;有的材料看似坚硬实则“刀子嘴豆腐心”。从7月10日起,上海科技馆原创展“物质2.0——21世纪情绪材料”在上海自然博物馆B1临展厅与观众们见面。观众们不但可以调动自己的五官与100多种稀有材料样品一一触碰,还可以在30多个互动装置中感受材料们的“小情绪”。

    展厅中央,白色底座上托着的绿色“苔藓”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注意。这真的是苔藓吗?用手摸一摸,还是湿漉漉的。但这可和普通的苔藓不一样。“它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自己生长,但不会招虫子,同时还可以起到隔热、隔噪音的功能。”一旁的工作人员解释道,“它既不是活的,也不是死的;既不会生气,也不会高兴。有点像‘植物人’。”

    同样神奇的还有违反地心引力的轻盈材料、难以绘制的色彩、镶嵌着神奇织物和梦幻羽毛的亚克力和令人晕眩的反光薄膜……

    “这虽然是一个关于材料的展览,但其实也是关于我们自己的展览。因为我们要更充分地了解对某个事物的感受,必须要在更深层次上了解我们身边的材料,感受他们带来的情感体验。材料除了科学属性,慢慢地被赋予性格和情感。” 该展项目负责人张慧红表示,“比如,很耐弯的橡胶,像是一个脾气很好,很可靠的朋友,来自食物残渣的环保材料给人以健康自然的观感。”

    与以往一味“享受”材料带给物质世界的便利不同,本次展览的一大特色就是需要观众们调动自己的视觉、嗅觉、听觉、安全感、温感等各种感官来体验新材料的“情绪”:用手刮一下贴纸,利用微型胶囊技术制作的贴纸便产生了奇特的“情绪”。原本印在贴纸上的直径只有几微米的塑料或明胶颗粒破裂,隐藏在其中的自带芳香的油性物质慢慢释放,用鼻子闻一闻,这就是材料的味道。又比如一旁的彩虹色反光织物,平时看着只是一件普通的外套,但打开闪光灯,穿在身上的衣服居然闪现出了耀眼的色彩,看起来,就像是衣服和人在玩捉迷藏,是不是很有趣呢?原来制作这件织物的材料是由100%聚酯物或热转印材料制成的,它的表面密集地覆盖着粒径为30—100微米的玻璃珠,使其在阴影中呈现黑色,但当受到光线直射时便可呈现出彩虹般绚烂的色彩。

    “我们团队用了近八个月时间打造了五大主题展区:‘感官迷宫’‘安全感’‘梦幻感’‘幽默感’和‘未来感’,希望触及材料和情感的关联,从多维角度探讨未来材料的可能性。”此次展览策展方连联设计CEO吴迪介绍说,“这里凝聚的不只是美学观点转变,还有科学的突破和技艺的提升。”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9日,其中超过一半的稀有材料都是首次在国内公开展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