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1日 星期三
创新,在爱拼敢赢的土地上生长
——改革开放40周年晋江调查(一)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本报记者 刘园园

    晋江城市展馆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一面“品牌墙”。

    没有鬼斧神工的雕刻,没有哗众取宠的色彩,只简简单单把这个县级市诞生的品牌Logo展示在墙上,就足以引得参观者驻足并啧啧称赞。

    “品牌墙”是晋江的骄傲。改革开放以来,这座小城诞生了822家超亿元企业,46家上市企业,42个中国驰名商标,9个品牌入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改革开放给了这座小城演绎“传奇”的机会。2017年,晋江市生产总值超过1980亿,是1978年的1366倍。

    改革开放赋予晋江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爱拼敢赢的创新精神让历史机遇化作潺潺春雨,在这片土地上浇灌出神奇。

    传统产业已不再“传统”

    改革开放之初,晋江市的纺织服装和制鞋产业不过是一个又一个小工厂、家庭作坊,如今已形成两个超千亿产业集群。

    去年10月,规划总面积7900亩的晋江国际鞋纺城开业。它的目标是放大晋江在鞋纺产业链上的核心优势,构建一个国际性的鞋材采购中心,并聚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种资源。

    丁婉玉和丈夫共同经营的鞋材公司是入驻国际鞋纺城的商户之一。在鞋材琳琅满目的商铺里,丁婉玉自豪地拿着样品鞋,向记者展示着从普通鞋材到一片成型的飞织鞋材的升级换代。

    正是从晋江这些无数纺织服装和制鞋企业中,涌现出不少家喻户晓的全国名牌:利郎、361°、安踏、贵人鸟……

    晋江对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的坚守,真的很拼。

    拼的是专注。安踏集团这么多年“只做一双运动鞋和一件运动装”,盼盼食品集团坚持在“小土豆上做大文章”,恒安集团相信“只要坚持把卫生用品做好就有钱可赚”。

    拼的是永远瞄准更高的目标。

    安踏集团董事长丁世忠用几个阶段来概括晋江实体经济的发展历程:2000年以前的1.0阶段,晋江企业以简单加工制造为主;2000年以后的2.0阶段,晋江企业开始打造品牌,不少企业跻身行业领先;2010年以后的3.0阶段,晋江企业开始转型升级,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在安踏的产品展厅里,“科技含量”是工作人员介绍运动鞋、运动服装时的关键词。自2005年安踏斥资近千万建立运动科学实验室以来,已经有40多项国家级专利从这里诞生。

    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蔡金垵则告诉记者,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几年盼盼的生产能力每年以15%到20%的速度增长,员工却一个都没增加,靠的是对生产线智能化的投入。

    “我们不断追求,在每个发展阶段都会进行高标准对标。”丁世忠说,如今安踏和其他晋江企业要迈入4.0阶段,并有了新的奋斗目标:成为在国际市场上竞技的全球性企业。

    高新产业正“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是个贬义词,但在爱拼敢赢的晋江除外。

    在晋江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内,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的厂房正拔地而起。该公司副总经理徐征介绍,晋华项目是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内存芯片制造项目,今年9月将正式投产。

    有记者问,晋江为什么下决心建设“无中生有”的集成电路产业?

    “‘无中生有’本来就是晋江精神的一部分。”晋江市副市长王文晖回答说,30年前晋江人凭借一块纱布成就纺织服装和制鞋两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现在要凭借一块芯片,成就一个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赢得过去,还要继续拼未来。

    王文晖介绍,从无到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不但可以优化晋江的产业结构,还可以通过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王文晖举例说,集成电路产业园所研发的芯片,有望应用在安踏、361°生产的运动鞋中,增加其附加值。

    晋江的拼,还有不服输的雄心壮志。

    内存芯片在国内需求庞大,但严重依赖从韩国、美国等国家进口,晋江集成电路产业誓要从中夺一杯羹。

    晋江的“无中生有”,是实拼实干,而非空中楼阁。王文晖介绍,晋江市在2016年编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计划以国内几乎空白的内存制造为切入点,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到2025年打造出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

    目前,除了晋华项目,矽品电子、美国空气化工等20多个产业链项目已在晋江签约落地,涵盖集成电路产业链各个环节。“无中生有”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在晋江雏形初现。

    为创新创业筑巢引凤

    被简称为“三创园”的晋江市创意创业创新园依山傍水,坐落在一片苍翠之中,让步入其中的人流连忘返。

    “外部生态环境好只是‘三创园’的特点之一,它为创客们提供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比这更好。”“三创园”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蔡金星笑称。

    专注实体经济是晋江经济发展的传家宝,但面对全球产业梯度转移,价值链重构等机遇,如何为实体经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注入新动能,夯实发展之本?

    在创新创业大潮面前,晋江更要拼一把。

    作为晋江市五大科技创新平台之一,“三创园”以科技创新、科研孵化为主导,瞄准电子信息、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节能环保、食品生物科技等新产业进行培育。

    蔡金星介绍,为营造更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创客大街设有一站式服务大厅,可让创客足不出园就满足各种创业需求。众创空间则引入晋江市本地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向创客传授经营企业、打入市场的经验,解决创业团队关键痛点。

    “‘三创园’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始终以促进晋江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发展为目标,所以引进的创业项目都比较接地气。”蔡金星说。

    曾福泉从海外归国,创办了以塑料液体色母研发为主的新材料公司,并入驻晋江市“三创园”。他的创业项目便可以很好地与晋江市的传统产业结合起来。

    曾福泉介绍,塑料液体色母可广泛应用在食品饮料和服装纺织行业。这种材料可使塑料瓶的化学和物理性能得到提升,在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前提下保持饮料风味。应用在服装纺织行业则可以实现无水染色,减少水资源浪费。

    为什么来晋江创业?“三创园”创业者们的回答惊人地一致。除了看上这里诱人的人才政策、服务型的政府、传统产业的依托,他们还看上在这片爱拼敢赢的土地上不断流淌的创新基因。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