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05日 星期四
大学生作品展 带中学生走近尖端科技

校园内外

    具有超人能力的“仿生手臂”可自如灵活地抓取物体,赋予人们“钢铁侠”般的超级力量;情绪识别,贴心引导,随身携带的“情绪管家”有效预防心情“中暑”;VR技术关爱“星星的孩子”;人机交互,智慧家居未来可期……7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建院110周年纪念活动倒计时110天揭幕仪式暨科技作品展在闵行校区举行。现场多件学院最具代表性的科技作品以及20件今年刚毕业的本科生毕业设计优秀作品惊艳亮相,令现场观众及百余名中学生大呼“精彩、神奇”。

    “哇!天哪!好像!”顺着惊呼声走近,原来地上有一条蛇形机器人,虽然外表并未被装饰成蛇的模样,但是蜿蜒前行,关键部位抬起等一气呵成的展示让它像极了一条真蛇,当蛇形机器人前行靠近时,一位女中学生还不自觉地发出了小声的惊呼并向后挪了几步。除了这样的蛇形机器人,现场还有调皮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有实现了精准测量的人体健康监测手环,也有实现了高精度要求的无人车定位系统等。

    活动现场,人们不约而同被“超人”手臂所吸引,展台前围满了中学生,饶有兴趣地听着电院博士生们的讲解:“抓取是机器人在很多任务中都需要用到的一项基本技能。‘超人’手臂可以工作于复杂任务环境下,在多种物体随机摆放的情况下进行自主抓取操作,这将在危险环境中服务人类,解放人类。”

    本次科技展中,电院自动化系陈卫东教授领衔的自主机器人实验室团队致力于在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之间架设一座互动的桥梁,并研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机器人助手。团队采用RGB-D相机作为机器人的“眼睛”,可以同时获得颜色和深度信息,通过比对物体颜色、纹理、形状、轮廓以及空间距离等信息,最终确定物体的类别与位置。同时,机器人的“大脑”——规划器,能计算一条安全的运动路径来完成对所有物体的抓取。

    在全球,因疲劳驾驶而造成死亡的交通事故比比皆是。在交大电院计算机系,吕宝粮教授团队找到了一种识别大脑情绪状态的方法。这项研究通过对脑电信号的检测实现对疲劳驾驶的检测和情绪状态的识别非常有意义。团队通过脑电波检测疲劳驾驶,在司机感到疲劳驾驶的前期,即可获得提醒,有效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同样,针对抑郁症的检测和预判,也一改填写问卷等传统方式,通过脑电波的状态和数据,更加精准地预判抑郁症的征兆。“情绪指标”可通过APP,实时监控个人情绪,对身体指标和运动状况进行检测,化身“情绪管家”,成为人们身边的情绪好帮手。

    “上海交大电院的科技展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未来有机会能成为一名科学家。”中学生杨道明在参观完科技展后激动地立下了志愿。(记者王春)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