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02日 星期一
一座四线城市的“无中生有”术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焦丽梅

创新直播间

    没有大院、大所、大企,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国内数以千计的四线城市转型动力何在?我们或许能从鲁北小城德州身上找到答案。

    6月底,600多位专家学者、247家科研和金融机构,102家IT企业,1391家企业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参加京津冀鲁资本技术交易大会。

    区域性会议何以吸引大咖云集

    清华大学化工系主任赵劲松是带着“任务”来的。从去年开始,德州市委书记陈勇、市长陈飞一行先后拜访清华大学筹划“一件大事”——利用后者在化工、材料、能源、信息等学科优势,与化工“第一大省”山东对接,成立清华山东绿色化工研究院。赵劲松此行,便是敲定合作的若干重要细节。

    无独有偶。没花一分钱,华源生态引入了业内最先进的喷气涡流纺生产线,这让正处于迷茫中的传统企业找到了新方向——每年4000多吨高档色纺纱线是订单的保障。借助交易大会,华源与“世界500强”中化集团下属远东国际融资租赁公司实现对接,利用融资租赁的方式,从日本引入这12台涡流纺智能化设备。

    对国内数以千计的四线城市来说,观念保守、信息闭塞和资源的不对称是“通病”。而德州的聪明之处便在于引入资本技术交易大会的平台,试图将大院、大所、大企资源引入该地,以激活当地资源;同时,以土地、政策的诚意吸引各路金融“巨头”、创投“大鳄”“独角兽”在该地设立“分店”,以解决“不对称”现象。

    德州市副市长马俊昀用一组数字总结交易大会的收获:该市已与500多家国内外投资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100多家金融和类金融企业设立了分支,1300余家高校院所、科技服务、金融机构与该市3600家企业开展深度交流合作,298项高端科技成果在该市转移转化。

    将全球资源引到企业家门口

    以大会为媒,韩国釜山大学的朴景基博士与宇虹新颜料相识、相知、相爱,最终开发出了畅销市场的环保无粉尘产品;也是通过大会,宇虹引入了天津大学有机光电子材料产业化项目,将在新一代平板显示、激光打印、数字复印等尖端市场施展拳脚。

    宇虹公司技术副总吕东军向记者表示,“大会将国内外的优质资源聚集到‘家门口’,为我们打开了面向世界的一扇门。通过它,我们真的走了出去。”

    山东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引才要有‘全球观’,科技资源是开放的,德州没有可以到济南找,到北京找,到上海找,技术交易大会是很好的平台,不需要东奔西走,科技资源已经到了‘家门口’。”但该负责人提醒,你首先要对自己的情况了解,知道你自己需要什么,引入对口的资源,才能提高成功率。

    记者了解到,三年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如何享受到国家战略的红利,这让与京师“无限接近,亦无限远离”的德州有了新憧憬——在击败大同等3市之后,德州最终被纳入京津冀规划。

    这是对一座四线城市的努力与奋斗的“最好犒赏”。德州人明白,融入“京津冀”,工作千头万绪,什么都抓,可能什么都抓不着,而抓住重点,便是举办“京津冀鲁资本技术交易大会”,将全国资源导入德州,为自身发展服务。

    三年努力没有白费。现在,他们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