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
杨 仑
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这可能是大学中最出名的俗语,传颂程度不亚于每一个学校的校训。高中拼命学,大学拼命玩,早已成了人们的思维定势。西方有句俗语:房间里一只大象走来走去,却无人感到奇怪。我们大学的严进宽出、宅寝室疯狂打游戏就是这样一只大象。
近日,教育部在成都专门召开了一次旨在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会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要对大学生进行合理增负,提升其学业挑战难度。
这次会议引来了舆论的一片掌声。“天下苦秦久矣”!大学之积弊,对本科教育的忽视正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固有的大学质量评价体系当中,之前并没有给本科教育留下太重要的位置。985、211,各类青千、万千,长江、泰山是学校追逐的目标;科研经费、拿到项目是才俊们的目的;发表论文数量,是考核、晋级的标准。
然而最该重视的本科教育在哪里?严进宽出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在追逐头衔、称号的过程中,必然会引来短视而功利的行为。学生混日子,老师也乐得如此。前些时就是一位教授提议取消本科论文——由于其低质、形式化严重而变得毫无意义。
诚然,本科论文如今已经沦为了走过场和学术不端行为的重灾区。打开电商平台、社交媒体,代写论文、降低查重甚至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另一方面,过分凸显论文、研究生教育也激发了极端功利主义的行为:考研工厂。在学术界这并不是个秘密。许多老师抱怨,从某几所“大学”毕业的学生,考起试来所向披靡;上手做研究却发现,化工专业的学生连如何使用试管都不知道。
这样的大学早早将自己贬低为考研培训班的境地,从大一入学开始便培养学生考试技巧、反复锤炼,最终让学生获取研究生的资格,以便将来在更加短视和极端功利的社会上拥有一块更硬、更有牌面的敲门砖。
无疑这是一种悲哀。正如陈宝生部长所言,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提升大学教育质量已经迫在眉睫。随着社会物质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与渴望与日俱增。大学则是供给人才的重要阵地。
如今,科技创新、科学精神正深入人心。在参与国际化竞争当中,不但要求我们掌握核心技术,也要求人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土壤、完善创新机制体制,必然要求大学阶段优越的教学质量与毕业生素质。
正本清源,给大学生增负只是第一步。增负只是手段,提质才是目的。无论如何,从现在开始,“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毫无疑问是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