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25日 星期一
军转民效益凸显 民参军热情高涨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孕育重庆经济新动能

本报记者 雍 黎 杨 仑

    一套由无人机、无人车、防爆车组成的无人作战系统,顺利完成了原定作战计划。而其中90%的装备都来自于民营企业。

    这是第十三届重庆高交会暨第九届中国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军博会)上出现的真实场景。

    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背景下,本次军博会军队参与程度很高,军工企业拿出技术,寻求合作伙伴;一批手握技术、“参军”无门的民营企业,则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近年来,拥有众多军工企业的老工业基地重庆,依托自身底蕴,政府搭台、军民融合唱戏,推动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结出了累累硕果。

    搭建平台 “军转民”“民参军”有了门

    6月23日,刚刚下过雨的重庆不那么闷热。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门前,慕名前来观展的市民们被无人装备作战演示深深吸引。

    人群中,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盛强的心情分外激动,因为由该公司研发的无人车,正在配合部队官兵执行作战任务演示。“我们公司主要研发特种机器人,以前也想尝尝军需这块‘蛋糕’,可惜连门都找不到。”第一次参加军博会的他们,展台已经连续接待了多家军事单位,产品“参军梦”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当前军民难融合的最大障碍,在于双方信息交流机制不健全,信息资源不共享,信息平台不互通——特别是对于军方采购需求和相关政策,以及民企先进技术和优势产品,两者均互不了解。”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装备采购服务中心主任张弛说。

    据了解,本次军博会军方参与度超过历届,十一大军工集团携新技术集中出席。民参军板块首次亮相。同时,举办了武器装备采购论坛,让来自军方装备采购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及专家,面对面为军工企业及民企解惑。

    打通了军方需求与民企供给之间的壁垒,让企业站在了更高的平台上,迎来更广阔的市场。

    协同创新 支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中心秘书长于川信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高峰论坛上表示,重庆是老工业基地,重庆现有各类军工企事业单位100余家,涉及装备制造、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这为重庆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

    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重庆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正在加速推进。2017年,重庆市成立了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军民融合工作提供政策支撑和引导。

    如今,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正持续成为重庆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的热点,成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

    截至2017年底,重庆已有军工领域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0余个。国防科技工业研发投入占全市R&D经费30%以上。

    军博会上,重庆市再次引入了大量智力资源。10个重大项目成功签约,涉及院市合作共建高端智库、央地合作共建高端研发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引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共建军民融合创投基金等。

    其中涉及建设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重庆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重庆)现代产业研究院、重庆航天科创中心、军民融合产业先导西南中心等一系列高端智库、研发平台,科风投等单位将共同推动重庆市军民融合创投基金的组建,目标规模50亿元,这些将为重庆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专家建议:发展军民融合 需把资源变成优势

    “在军民融合正逐步走向深入的背景下,重庆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形成了独特的发展经验,但还要注意把军工资源转化为军民融合的发展优势。”在军博会的国防动员领域军民融合建设论坛上,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院长孔昭君说。

    到今年,军博会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累计签约军工项目1700余项、合同金额850余亿元,促成了一大批成果在重庆落地转化。

    在本届军博会对接会上,共有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科院沈阳计算研究所等623家国内外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参加;1900余个项目参加对接,俄罗斯的“VR技术的应用”等252个项目与相关单位达成初步洽谈意向。

    重庆军民融合创新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推动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目前平台发布项目5536项,其中,1516项技术成果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开展了前期对接。

    据军博会组委会负责人介绍,依托军博会这一全国性的平台,重庆将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推进“军转民”“民参军”双向转化,促进重庆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