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4日 星期四
建设民航强国要有看家本领
本报记者 付丽丽

    “当前,民航强国建设处在打破制约瓶颈的攻坚期和新领域开拓期,对自主创新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强烈。因此,要加快、加强民航科技的自主创新。”13日,在民航科教创新高端对话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说。

    这是一场高规格的对话。包括7位院士在内的16位发言人,就民航领域关键技术如何创新话题,展开了3个多小时的头脑风暴。

    张军表示,近年来,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迅猛发展,与民航科技的深度融合使自主创新有了无限空间。我们要把握机遇,实现弯道超车,在战略必争之地掌握自己的看家本领。

    “实现自主创新要进一步强化民航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强化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建设。”张军说,具体来讲,首先,要重点发展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如国产大飞机、空管、航电、电子技术、适航认证技术和航班全程飞行跟踪技术等。在前瞻性的前沿技术领域要重点关注智能化通管系统,智慧化航空和无人化飞行校验,并作出战略性安排,力争实现民航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战略转变。

    其次,要加强民航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科技创新的实质就是人才创新,实现民航强国战略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在民航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应围绕着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引导人才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助力人才发展。

    张军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同。

    “作为一个从事国产航空动力研究工作50多年的科技工作者,希望加快国产大飞机和国产民用航空发动机的自主创新,以此来提高我国适航取证的能力和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说。

    发动机是飞机上最关键的部件,被誉为飞机的“心脏”。刘大响表示,大飞机和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毫无疑问,其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牢牢地将其掌握在自己手里。

    “民众很关心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觉得比国外落后,差距很大。”刘大响说,可喜的是,今年4月25日,我国大飞机专项中自主研制的国产长江1000发动机(代号CJ-1000A)首次点火试验成功,这在中国是第一次,但后面路还很艰巨,需要继续努力。

    会上,民航信息化建设也是很多专家关心的话题。“信息化是支撑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刘烈宏说。

    确实,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王复明看来,像机场这样的基础设施,其信息化建设也至关重要。“机场、港口、管道等基础工程设施,也像人一样,会生病、老化,出现急病险情。因此,这些基础工程设施也需要体检,需要养护,有病要及早诊治,有险要尽快排除。”王复明说。

    因此,他首次提出“工程医院”的概念,就像人的医院一样,打造一个互联网平台,形成“体检在现场,诊断在云端,专家在全球,服务在身边”的服务模式,工程基础设施一旦出现险情可以像拨打120一样。

    “2017年11月5日,首家工程医院总院已经在郑州成立,预计两年后会有几十家分院成立。汇聚一百多个专家团队,这样工程出现哪方面问题,就可以找相应的专家治疗。”王复明说。

    (科技日报北京6月13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