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看台
目前,我国科普产业产值规模约为1000亿元,主营科普的企业约有375个左右,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以及广东和安徽等地。
日前,中国科普研究所发布最新科普学术创新成果——《我国科普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简称《报告》),在对我国部分省区的科普产业进行初步调查后得出上述结果。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科普产业研究课题组副组长郑念说,调研发现,这些科普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弱、人才短缺的问题。
产值规模可观 多数企业羸弱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康友指出,公众科普需求的满足与科普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此次报告调查分析了中国科普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如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在科普中表现为,社会和公众的科普需求与科普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呈现出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的不平衡发展状态。”王康友表示,促进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并举,是从国家战略角度对新时期科普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报告》显示,我国科普企业发展较快且有一定规模的业态主要有:科普展览教育业、科普出版业、科普影视业、科普网络信息业等。
“中国科普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公众和市场对科普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部分科普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产业发展中存在政策法规虚置或缺位、科普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科普企业小散弱等难题。”郑念直言,科普产业过分依赖科普事业发展,《科普法》等相关法规政策虽都强调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并举,但缺乏具体的细则和落实文件导致难以落地;科普产业发展的制度基础缺失,如缺乏科普产业认定和认证制度,科普产品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没有建立……
“此次调研的375家科普企业,主要分散在10个省,产值规模上亿的企业数量较少。同时,科普企业创新缺少重大项目支撑,高端经营性科普人才匮乏,尤其缺乏科普产品研发和科普服务类专业人才。”郑念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科普企业普遍存在散、缓、小、弱的特点,产业集聚度偏低;大部分科普企业生产能力和销售渠道单一,缺乏特色和优势。
发掘产业潜力 探索运作机制
《报告》指出,科普展教业是当前科普产业的主要业态,预计年总产值约为50亿元。2016年,我国有各类科普场馆1393个,全国各级科普基地39756个,还有大量面向社会开放的与科普相关的机构设施。
“当前,涌现出一批产值亿元以上的科普企业,如上海智慧圆科普教育设备有限公司、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郑念说,新兴的科普读物、科普动漫和影视产品、科普游戏备受公众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学校开设了以研究性学习和通用技术课为主的科学课程,并通过建设校园科技活动室和创客空间等形式开展科技实践活动,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科普教育设备、教材与教具,科普产业发展潜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郑念看来,北京、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已具备了培育和发展科普产业的良好基础和优势,集聚了一批社会化、市场化的科普机构。比如果壳网、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等,仅果壳日历一个产品的年销售额就超过1000万元。
那么,国外的科普产业发展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发达国家企业的科普大多呈现产业性质,把科普融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通过科普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形象,履行社会责任。”郑念称,国外企业开展科普工作令人称道的经验是,通过积极培育多元化的科普投入主体和竞争性的资助机制,促进科普产业的发展,如美国的苹果公司、IBM、摩托罗拉公司等,都通过建立科普基金会和创建科普场馆等形式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值得关注的是,发达国家通过企业做科普来助力科普产业发展,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具有相关的税收制度,即企业或自然人向基金会和科普活动等公益活动捐款,可享受减免税款优惠。
为此,《报告》建议,中国应在宏观层面规划引导,适时研究修改《科普法》及相关政策法规,为科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发挥市场调节功能,探索适应中国科普产业市场发展的运作机制。而对企业来说,应创新技术和产品,扩大聚集带动效应,实现规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