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日也加入“抢人大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将推出一项为期3年的“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旨在通过快速处理入境安排,为香港特区科技公司(机构)输入海外和内地科技人才。该计划将于6月开始接受申请,首年度配额为1000个,每家公司(机构)每年最多可获配额100个。视觉中国 |
5月24日,四川“高调”进入人才争夺“战场”。当天的四川人才新政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两个重要文件:《关于大力引进海外人才、加快建设高端人才汇聚高地的实施意见》《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实施办法》。
其实,自去年以来,一场不见硝烟的人才争夺战,在二三线城市间大面积爆发,西安、武汉、长沙、南京等城市,纷纷抛出诱人的“政策红包”:宽松落户、就业创业激励、优惠住房政策……
周翔宇在这场“大战”中是幸运的。
5月16日,天津出台“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在津无工作、无房、无社保,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全日制高校毕业本科生可“零门槛”直接落户。
原本在北京北四环一家科技公司上班的周翔宇,凭借自己做程序员的专业优势,在当时被刷爆的“天津公安”APP上,于5月18日顺利拿到准迁证。后来看媒体报道他才知道,短短20个小时,就有30万外地人申请成为“天津人”。有媒体说这个数字是空前的。
目前,这场“大战”还在继续。其内在动因是什么,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抢人”动因 产业需要和人口红利减少
“城市的活力总是和高素质的青年人力资源捆绑在一起的。现在各个城市抢人的动因,一是产业发展需要,再就是应对老龄化,人口红利减少。”5月26日,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锐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孙锐表示,新城市、新产业和新人才是“对偶”关系,相互需要、相互捆绑,城市的发展需要人才。但是,当前大多数城市采取的政策重点其实不是人才,而是人力资源,抢夺对象主要是大学毕业生。人才主要指已经作出创造性贡献的,大学生主要是人力资源,还谈不上人才。
“但毋庸置疑,只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才能推动城市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孙锐说,面临着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新出生人口比率下降,以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总量是一定的,这意味着,谁下手晚,后面就抢不到了,这会给城市后续发展带来问题。
张轮是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学校人才办公室任职。在他看来,人,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最核心的资源,“抢人大战”的真正动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地方政府对于“人”前所未有的重视。
孙锐认为,当前的人才争夺大战,是在创新驱动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各地人才意识日益增强,争抢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抉择。
产业引领 人才要与产业深度融合
人才工作不进则退,不改革就落后,不创新就落伍。尽管此次抢人大战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但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的争夺素来是最为激烈的。
面对中心城市人才集聚的“虹吸效应”,面对人才政策和投入比拼的白热化,孙锐表示,二三线城市必须重视和把握人才竞争的新动向、新特点、新规律,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人才竞争策略。
“比如说强化产业引领,推进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孙锐说,人才工作要与产业、项目、资本、资源禀赋对接,与区域战略布局对接,才能显现其工作价值和意义。硅谷的企业与大学人才互动机制,以色列遍布全国的创新服务中介、技术转移公司等,均有力推动了产业与人才的无缝对接。
在国内,苏州新加坡园区、武汉东湖、深圳前海分别瞄准生物制药、光学通讯以及现代金融等重点产业,建设了独墅湖国际科教园区、“千人计划”集聚园区和香港大学生创业平台,积极引入外部高端智力资源,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催化剂。
具有基础资源的地区,则应围绕深化与国际国内人才创新高地的联动发展,加快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重大项目平台和创新创意综合体,构建区域产业特色“创意核”,推动实质性政产学研合作,促进国内外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引人才。”孙锐强调。
确实,此前记者采访过的案例就印证了上述观点。
安徽铜陵是皖南的一座小城,因铜而得名。如今,却资源枯竭,面临着转型。高维林,世界铜合金研发领域顶尖人才,在日本工作20多年,开发出多种新合金,拥有几十项专利。正是在与铜陵的接触中,让他悄悄萌生了回国创业的念头。
“回国创业地和创业形式有很多种选择,从尽快实现产业化角度讲,铜陵在铜产业环境上,是最适合发展的。”如今已是铜陵高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高维林说。
“高维林团队的引进推动了铜陵市铜板带产品向高、精、尖、专发展,带动铜加工技术水平提升,促进了整个铜产业转型升级。”铜陵市委副书记单向前说。截至2016年,铜陵市铜基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达700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
生态环境 高质量竞争的核心
“城市发展不仅要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孙锐说,现在很多城市只是关注到了前期的吸引阶段,但究竟人才能不能用得好、留得住,得有后面的配套措施。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城市对人才的争夺需要理性,并不是什么样的人才都要积极争抢,也不能不惜一切代价去吸引人才,而是要提供相应匹配条件去吸引人才。抢到人才并不是关键,留住人才才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所在。
孙锐表示,这就需要树立生态竞争意识,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治本之策。当前,国内外创新创业高地的人才竞争,已从单靠优惠政策比拼,靠打“价格战”“政策战”,逐步演变为“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
“人才生态环境竞争是高质量竞争的核心,健全完善区域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才是真正能够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关键。”孙锐说,打造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仅强调高科技前沿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布局,更强调创新创意社区、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新型专业孵化器、专业协会与中介组织、休闲场所等建设,同时,要在落户、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为人才工作、生活、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在张轮看来,“抢”人并无更多良策,真正可持续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人才可持续成长与增值的环境,以及各类人才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好了,“花香蜂自来”,何需“强抢”?
“再就是,人才关键还不是‘抢’来就算数了,而是需要使用好、‘保养’好,天下英才既需要‘聚’之,更需要‘用’之。在抢人的过程中,不能为了抢而抢,否则会造成人才浪费,既耽误个人发展,也耽误城市转型。这个过程中,既需要‘理性’,也需要‘理才’。”张轮强调。
题图王文旭是“抢人大战”中的又一位幸运者。5月17日,25岁的王文旭通过手机成功提交“海河英才”计划的落户申请。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