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的扶持资金是个什么概念?对于很多大企业来讲,可能微不足道。而对于吉林省集安市的通化博祥药业而言,500万可是“救火队员”。
今年年初,在集安市科技局的帮助下,企业成功拿到了这笔产业化扶持资金。
“没有这笔专项资金,研发就不得不终止了。”时隔数月,提起这笔专项资金,公司总经理李明仍难掩激动。
集安是吉林省的一个边陲小城,人口不多、面积不大、交通也不发达。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企业培育发展,都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针对企业技术支撑乏力、资金短缺以及产业大而不强等问题,集安搞起“靶向治疗”,开出针对性药方。
“我们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特色资源产业的研发中心、研究所为依托,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引进有技术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全面加快重大科研成果转化。”面对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的问题,集安市委书记李东友如是说。
打造特色产品,拉长产业链条
集安是全国优质的人参产区,拥有国内最大的林下参基地和最大的野山参交易市场。如何拉长产业链条,振兴人参产业的发展?
集安益盛药业是一家以人参产品为主的现代化中药制药企业。走进其子公司益盛汉参化妆品公司的生产车间,在一条灌装线前驻足,子公司总经理董智慧介绍,这就是公司新生产的人参化妆品。“我们研制的人参制剂发酵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人参的花、果、叶、茎等的有效成分可得到充分的释放,人参可以作为先进的原料用于化妆品生产。”
因为有了强大的科技支撑,益盛药业同时获批了8项人参产品专利,实现了人参的全株开发利用,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近年来,益盛药业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5%用于新产品研发,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升级。
为推动产业链条有效延伸,集安还成立了人参研究所,在非林地人参栽培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与推广,制定了“非林地栽参技术操作规程”吉林省地方标准,并先后与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采用技术培训、科技大集、技术咨询、田间指导等多种方式,服务企业和参农。
促进校企合作,提升企业研发能力
在集安小城,像益盛药业一样有自主研发实力的企业并不多,还有很多企业有想法、有需求、有项目,却缺少资金、人才、技术。
通化博祥药业就是个典型。企业想要改进其拳头产品中何首乌的主要成分含量。然而,破解这些技术瓶颈,企业缺乏专业的人才,同时还面临资金和设备等难题。集安市科技局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当起红娘,促成了吉林大学与博祥药业建立医药产学研合作基地。
“我们对产品进行了二次研发,把丹参、何首乌等标准有效提升,这全都要感谢科技局帮我们成功对接了吉林大学。”李明回忆道。
科技局的雪中送炭,让科研攻关进展得顺风顺水,也激发起企业开展创新研发的更大热情。集安市科技局局长柳树林介绍,为了帮助企业以高科技含量产品抢占市场,2017年,集安市共帮扶14户企业与30个科研院所结对,共建立合作研究科研课题28项,组织16户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项目24项,全年共获得批复发明专利6项,有效增强了全市科技型企业的研发能力。
强化政策服务,吸引创业人才
技术先进了,资金不缺了,项目引进了。那还需要做点什么?集安市再次明确了方案:强化政策服务。为了掀起人们的创业热情,集安市成立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中心,投资近2000万元,为返乡创业人员搭建了“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同时,投入1100万元升级改造实用技能培训设施,投入300万元设立创业扶持基金,加快培养各类实用技能型人才。
南下创业多年的刘志生,当得知家乡对返乡创业出台了众多扶持政策后,他决定回乡创业。“在外打拼多年,还是想回到家乡,带富一方。”
返乡初期,刘志生报名参加了集安的农特产品种植培训班,经过培训,选择了中药材种植行当。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他依托集安市大路镇山多、特产种类丰富的优势,组织成立了集安市集诚农林特产专业合作社,开展多种农业产品种植。
提起这两年的发展,刘志生感慨道:“目前我们合作社已经发展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条龙的综合性公司,得到了市政府的扶持奖励资金,尤其是政府搭建的电商销售平台,我们一年的销售收入就能达到300多万元,现在我还成为了集安的创业培训师,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