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28日 星期一
从欠发达山区到全国百强县
浙江新昌上演逆袭“科技片”
视觉中国

    本报记者 江 耘

    编者按 国务院《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创新驱动这个“大命题”怎样才能在“小县域”生根发芽,乃至开花结果?浙江省新昌县的嬗变或是很好的注脚。

    “我们铁了心抓创新,破‘四不’(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评价考核科技成果的标准不科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适应),促转型。”浙江新昌县委书记邵全卯在去年的新昌科技日上如是说。事实上,自上任以来,他在多个场合强调过这一点。

    十余年来,新昌咬定“创新”不放松,锐意改革,走出了一条“新昌特色”的“小县域大创新”路子,完成了从欠发达山区县到全国百强县、从浙江省重点污染县到国家级生态县的逆袭。

    “云脑”代替“人脑”

    不通航运、铁路,却能造飞机、汽车

    新昌,浙东典型的山区县。其地百里岩疆,“八山半水分半田”,没有航运,不通铁路,是典型的资源小县。

    然而,在“创新驱动”与“借智引脑”的双重驱动下,偏远早已不是落后的代名词——新昌率先对传统行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用“云脑”代替“人脑”,不但能造汽车、飞机,还走出了一批批国际性大企业。

    走进新昌万丰摩轮智慧工厂,偌大的生产车间里人烟稀少,取而代之的是全自动化生产线。“这是机器换人的升级版,整个智慧工厂一线工人200余人,而各种机器人有360台,比传统的用工量减少了三分之二,生产周期从48小时减至13小时。”浙江万丰摩轮有限公司总经理陆仕平告诉记者,整个智慧工厂主要的产品工序已实现自动化,从产品铸造到包装基本实现机器换人。

    据了解,万丰智慧工厂以工业4.0为标准,对18个工序中11个工序设备进行全新设计,7个工序进行改进升级。万丰摩轮智慧工厂的两个车间年产摩轮1000万套,约占全球摩轮产量的四分之一。

    新昌目前已有三花、新和成、万丰等企业建成的25个数字化车间,拥有机器人700多台/套,全面推广连续生产、联网协同、智能管控的制造模式。

    用“云脑”代替“人脑”,新昌还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培育自动化装备供应商、智能制造技改工程承包商、智造企业在线平台服务商等三位一体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提供商。

    去年,新昌在轴承行业中小企业中开展智能制造“百企提升行动”。首期55家企业智能制造工程全面改造项目通过验收。新昌已形成了“数字化改造、网络化协同、平台化服务”的发展模式,建立起“企业主导、政府引导、专家指导、金融助推”的推进机制。

    这一做法也被众多专家称为“新昌模式”。

    上通天线下接地气

    创新驱动这条路,起得早、走得稳、有恒心

    县域,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举足轻重。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县域处于对上“通天线”、对下“接地气”的重要位置,“新昌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有这么多县域,几乎每个地方都或多或少面临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相对欠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诸多问题。它们都渴望筑牢创新根基,以创新驱动经济。新昌靠创新实现发展崛起的秘诀是什么?

    “在创新驱动‘华山一条路’上,我们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推进机制、创新主体培育机制、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开放协同创新机制、新技术推广应用机制、人才引进集聚机制。”谈及“新昌经验”,邵全卯总结说。他表示,创新驱动这条路,新昌起得早,走得稳,有恒心。

    创新驱动发展关键是人才。怎么引才、留才?新昌想了很多点子,“天姥英才”计划就是其中一项。当地每年安排5000万元以上资金,引进资深专家、海外工程师、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和高端创新团队。

    2014年以来,新昌已集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人、“省千人计划”专家9人、“330 海外英才计划”人才19人,海外工程师、资深专家及海外留学人员211名,研究生3834人。

    在新昌,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凑”企业家的空档期,为一席谈而“堵”企业家的门已成常态。新昌历届县委、县政府有一个共识:发展经济,政府要当好“店小二”。

    为了调动企业家创业创新的积极性,新昌还制订出台加快创新驱动推进工业强县建设等多个文件,优化科技投入产出相匹配的科技管理体制,加大财政、税收、金融、要素保障的倾斜力度,明确科技财政投入占比不低于10%,每年安排近3亿元用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战略性产业发展;设立了4亿元的产业基金。这些扶持政策很好地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了40个亿的社会资本。

    从科技强到社会经济发展强

    加强双创载体建设是新征程中的重头戏

    十余年来,新昌持续加强顶层设计,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从科技指标来看,新昌硕果累累。

    2017年,新昌科技财政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11%,R&D占GDP比重保持在4%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85件,居浙江全省各县市第二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81.1%(浙江省平均42%),新产品产值率47.4%,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75%以上。

    曾作为全国惟一县域代表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作典型发言的新昌,如今已经开始思索自己的新路径。“从‘科技强’到‘产业强’再到‘社会经济发展强’,这是新昌的新路径。”邵全卯说。

    新昌近年来一直重抓工业升级,加快产业转型,巩固提升高端制造、生命健康两大支撑产业,发展壮大通用航空、新材料、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

    新时代,如何打造县域发展新引擎、培育增长新动能?“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新昌县县长李宁看来,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是新昌新征程中的“重头戏”。

    放眼新昌,占地面积3.46平方公里的智能装备小镇已傲然伫立在新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梅澄区块内,产业定位以智能装备制造为核心。目前,小镇已入驻企业42家,其中上市公司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

    “2018年,新昌高新园区围绕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全力抓好智能装备小镇以及日发航空、中财管道、恒鹰动力、捷昌科技、新涛电子等一批产业项目建设。”李宁表示,2018年新昌力争工业投资增长12%以上,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保持在50%以上。

    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从“科技强”“产业强”到“经济社会发展强”,浙江新昌已经通过借智引脑完成了山区小县的华丽嬗变,如今正开启其“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征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