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 |
据全国老龄办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2.41亿,预计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即每三人中就有一位老人。老龄化问题,将是未来社会所要应对的重大挑战之一。
日前,在日本举行的人工智能博览会上出现了自助收银机、人工智能呼叫中心服务等多款有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技术和产品,不禁令人畅想——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在未来的老龄化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特悉心 有力气 随叫随到照料你
“若你老了,是让护士还是机器人来照顾?”或许很多人会选择后者,理由是“不想麻烦别人”。
在东京新富养老院里,已有试图让护工使用穿戴式设备帮助抬起、移动和监控的住院老人。去年年底,在日本东京国际机器人展上,我国北京益康生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护理机器人已经可以辅助老人站立、载人移动行走等功能。
“护理机器人能连通居家环境中各种智能或非智能设备,方便老人或病人使用,在无其他人力参与或只需少量人力参与的情况下,使老年人实现独立居家生活。这需要护理机器人能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床和马桶及其它设备之间转移,移动时可自动选择路径、智能避障,辅助使用者由坐姿转变为站姿及自动充电折叠,减小占用空间等。如果未来其操作能力有足够改进,还能帮助老人穿衣服、做饭和洗澡及陪伴老人出门遛弯等。”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益康生活资深技术专家韩征和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对年纪大的人,日常健康监护十分重要。在北京召开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有给失能老人端水、喂饭、递药,甚至洗澡的机器人。例如,中瑞福宁可喂饭机器人Bestic,让用户按自身意愿和节奏,通过小型遥控器发指令助其独立进餐;夏普迷你型RoBoHon机器人,除了帮助老人通话、上网、发短信、自拍等,还能坐下站立、行走跳舞及“与人交流”;还有在卧床老人身上佩戴排泄的传感器,监测肠道蠕动状况,预测其何时如厕。
“对失能人员照料和护理问题,成为关乎百姓福祉的重要课题,而将AI技术融入到养老、护理机构,可切实解决本行业工作人员负担大、劳动力短缺等各类实际需求。”颐佳(北京)养老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马欣丽对记者说。
做拐棍 可依靠 贴身“保镖”守护你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在衣食住行方面也有很多需要帮助的地方。
比如过马路或爬楼时,如何防止他们不小心摔倒?美国AT&T推出一款智能可穿戴式医疗报警装置,可准确检测老人是否跌倒,同时视严重程度自动向紧急调度中心发出警报,并通过GPS定位“指引”救护车速来抢救。
再比如,老年人一般眼神不济,常看不清产品说明、价签或菜谱。日本人工智能博览会上展示的自助收银机,只需事先在系统中录入店里所有商品的外观,顾客就能轻松自助结账。到餐厅吃饭,只要给饭菜拍张照片,人工智能系统能自动判别出食谱,并计算出食材和调料种类、分量及所含各类营养成分,形成数据记录,方便老人选择。
“现在,基于日臻成熟的人脸识别技术,对物品形状、菜肴外观信息的读取甄别已不难做到。北京一些超市有利用条形码识别技术的自动付款机,将来如果商场或超市能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可给老年顾客带来极大方便。”韩征和介绍。
美国斯坦福“人工智能百年”专家小组发布报告称,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独立性方面,无人驾驶将提供持续的独立性及更宽的社交界限;共享信息将帮助其出门在外与家人保持联系,预测分析技术可能会推动家庭成员向促进和睦的积极行为发展,如提醒往家打电话。
“目前占比超过90%的中国居家养老新模式,亟待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能照护体系的平台,构建适老生活环境。并且,利用人工智能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和大数据算法分析,科学统计养老服务信息,为后续政府系统性制定规划提供详实数据和评价反馈。”马欣丽说。
会聊天 懂心思 亦师亦友陪伴你
很多年纪大的人难免深感孤独,特别是一些孤寡老人。“AI技术可以以机器人的形象,扮演亲人的角色,像哄孩子一样照顾这些老人。”韩征和说。
在日本,约有5000家养老院正在试用可给老人带来欢乐的陪伴式机器人,如由软银制造的人形机器人Pepper,闪烁着一双大眼睛,带着老人们健身或高歌一曲。据日前《经济学人》报道,日本Intelligent System制造的小型格陵兰海豹宝宝形象的机器人帕罗会对触摸和声音做出回应,转向抚摸或对其说话的人,亲昵地贴蹭过去。
其实,老年人内心更希望子女在身旁,但又不想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韩征和指出:“未来利用AI的语音识别、深度学习、数据算法等技术,可模仿老人子女的声音,提醒老人吃饭、外出活动等,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更进一步的话,可根据个人喜好为其“量身定制”服务。如有的老人爱聊天,就配合他做个“话痨”“抬杠”机器人;有的关心国内外时事,就来个实时播报天下大事的机器人;有的喜欢文学艺术,干脆让一个会琴棋书画舞蹈的机器人陪着。
“人工智能百年”专家小组指出,最终对支持身体、情感、社交及心理健康可用的技术,将有更大市场。所以,当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增强,未来更为理想的是能在很短时间内,读懂老人的喜怒哀乐、捕捉情绪起伏波动,解决心理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