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21日 星期一
从不会赚钱到公司估值超2.5亿
80后博士凭原始创新筑梦蓝天
本报记者 杨 仑
苏文博在改进他的飞行控制器 受访者供图

创业故事

    小时候手中的纸飞机、心中的航模,最终成为为之奋斗的无人机事业,命运的神奇让82年出生的苏文博感慨不已。

    作为“科研三代”,本来他可以沿着祖父、父亲的道路,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继续做一名外人眼中“高大上”的科研人员,但他却在硕博连读,并留所工作4年后,毅然选择辞职创业。

    从被同行嘲笑“只会科研不会赚钱”到公司估值超过2.5亿,预计收入8000万元,成为拥有世界领先核心技术的无人机公司,苏文博和他的团队仅仅用了不到3年。

    要在市场中证明自己

    苏文博很忙。

    研讨技术问题、接待来访客户、安排各类产品试飞调整等等,琐碎而冗杂的事物充斥着日程表,忙得让他没有时间回忆小时候美好的闲暇时光。

    从82年出生算起,中科院三个字如同烙印般存在于苏文博每个生活细节当中。“中科院是一个巨人,是为国家服务的机构,做国家未来的项目,这份荣誉感和自豪感,都让我收获满满。”苏文博说。

    但在硕博连读、工作4年后,苏文博瞒着家人,毅然辞职,创办了无距科技。“我想要让成果落地,做出最好的产品,在市场中证明自己。”苏文博说。

    公司的名字有很多象征:“无距”代表贴近客户需求,向前一步的“无矩”则代表发散思维,在技术创新中不循规蹈矩,并用“无惧”的心态坚定地克服困难。

    “我进市场是为了竞争,而不是要饭。”从创业伊始,苏文博和他的团队就确定了一个基本方向:无人机领域,只有拥有了核心技术,才会赢得未来的发展。

    在这个理念的引导下,苏文博和技术总监宋大雷带领团队埋头苦干,就是要完善自己的核心技术——飞行控制系统的研发。飞行控制系统被认为是无人机的大脑,研发难度高,资金回笼慢。“事实上当时有同行嘲笑我们只会埋头研发,在同行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搞科研,不会赚钱。”

    苏文博不是不会赚钱。加工集成他人的系统固然可以在短期内看到收益“赚快钱”,但如果热衷于此,则可能因短期利益而失掉原始技术创新的动力。

    最艰难的时候,无距科技的收入不过600万元,而研发费用的投入远大于此。由20多名博士、硕士组成的精英团队,只能挤在狭小的写字间里,一个人上厕所,所有人都得起立让路。

    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无距科技硬是啃下了无人机飞控的硬骨头——短短4个月,两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控系统惊艳亮相——农业多旋翼无人机飞控和农用无人直升机飞控。值得一提的是,农用无人直升机飞控的诞生,打破了此前国内农用无人直升机飞控靠国外采购的窘迫状态,一上市就颇受整机企业青睐。

    短短两年中,国内无人机市场同质化严重,仅靠加工、集成的制造商正陷入市场的“红海”,而“智珠在握”的无距科技,因为选择了一条完全正确的道路而踏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掌握核心技术才是硬道理

    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领头人,苏文博深深地了解技术领先的重要性。“从中科院离职时,我们自以为技术已经打磨得不错了,但在市场检验中,才发现还有许多路要走。”

    此时,无距科技已经不再是初创公司,尚未满周岁时,公司即以2.5亿元人民币估值,获得了来自北京、上海等公司千万级规模投资。

    钱要花在刀刃上。刀刃是什么?技术!

    随着公司扩张,员工已经接近200人,其中65%拥有硕士、博士学历,累计为200多款无人机提供飞行控制系统,修改了2200多个技术问题,提升了原始技术的高度,夯实了研发基础。

    回顾公司创立3年过程,苏文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最得意的三大突破全部来自于技术进步。

    一是改进了无人直升机尾舵机的结构形式和控制方法,从原来33个零部件降至现在只需2个零件,大大提高了稳定性,降低了成本;二是在多轴无人机方向,提出了矢量控制模型,将传统

    多旋翼无人机的抗风等级从5级提升到7级,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三是让无人直升机可以自动完成闪避动作,将飞行器极限和控制方法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如今的无距科技农用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0%;其开发的串列翼倾转旋翼、矢量多旋翼等无人机型在业内遥遥领先;还进军无人机大数据领域,深入研究人工智能飞控技术……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已是国内工业级无人机领域的佼佼者。

    喜欢的事业就加油干

    今年年初,无距科技开始布局无人机大数据领域。其旗下分公司已经获得主管部门批准,收集海量无人机飞行数据,为未来创新提供信息支撑。公司去年底还与沈阳法库财湖机场、中国公安大学低空安全研究中心合作,在沈阳法库通航产业基地共同成立全国首个“低空安全示范基地”,以基地的优势吸引全国更多无人机公司来沈阳测飞、布局,完善沈阳这座老牌航空城的无人机产业链条。

    坚持走技术路线,开始让无距科技获得了回报。今年以来,苏文博就进入了越来越忙的状态。大批订单上门求购,厂商客户纷至沓来,最近更有多家大型基金找上门来洽谈新一轮融资,公司估值比上轮增长数倍……

    最主要的是2018年短短4个月间,已签署合同金额就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总额的2倍,全年预计销售总额至少8000万元,技术与市场获得了双丰收。

    创业过程中,人才也是苏文博极为重视的成功因素之一。创业伊始,无距科技主要科研团队都出身于中科院自动化所,如今,重视人才的传统依然在延续。今年无距科技陆续招聘了50余人,其中60%以上具有硕士、博士学历。

    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苏文博深刻感受到了沈阳营商环境的变化。“今年招聘时,沈阳市相关主管部门来现场办公,尤其是帮忙落实了人才奖励政策,包括各种补贴,真正让科研人员愿意来、能留住。”

    回首创业经历,苏文博感慨良多。被问及有何心得想与创业者分享时,苏文博沉吟半晌,选择了他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创业需要沉下心、脚踏实地去干,遇到了困难、坎坷,不要怨天尤人,毕竟这是喜欢的事业,撸起袖子加油干,就对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