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上海交通大学校园内,一辆外形小巧、造型别致的白色小巴正徐徐行进在道路上。这辆小巴开得很稳,不过眼尖的师生发现,驾驶座位上居然没有驾驶员——原来这是由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杨明教授团队与青飞智能联合研制的无人驾驶小巴。只要在微信上扫码呼叫,无人小巴接到指令后就能自动来接送,车上的自动驾驶系统采用了感知地图匹配的方法,通过激光点云对无人车进行定位和导航,不仅能自主驾驶,还能自动躲避行人。
扫码预约,无人小巴来接您
5月8日上午10时许,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生袁伟在交大徐汇校区体育馆门口用手机微信扫了一下站点二维码,呼叫无人小巴过来接他到交大校史馆。2分钟后,只见无人小巴缓缓从校园驶来,在袁伟面前自动打开了车门。
“扫码呼叫,无人小巴便会自动到达该车站并接送乘客到目的地。上车后乘客们还可以通过车载触摸屏或人工智能语音交互系统随时调整目的地,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车实验室负责人杨明表示,这款无人小巴目前还处于实验试运行阶段,行驶区域限定在校园内,“闵行校区目前规划了电院、机动学院、南大门3个站点,徐汇校区从5月2日开始试运行至今,无人小巴的运行情况良好,这辆车目前最多能搭载8人,只要呼叫,随叫随到”。
保证安全第一,自动躲避行人
小巴载着袁伟沿着校园道路缓缓行驶,前方有位步行的同学挡住了小巴的去路。“滴滴,滴滴”,无人小巴自动鸣笛提醒,随后渐渐减速,直到停下,等前面的同学走开才慢慢恢复正常车速。
据了解,无人小巴采用了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生张建林设计的一种智能算法,能处理小巴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场景,从而保证外部行人及车内乘客安全。现有无人车过度依赖GPS进行定位,而在徐汇校园这类GPS信号较差环境难以正常工作。针对这一问题,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生郭林栋采用SLAM技术建立了徐汇校园激光点云地图,通过地图匹配对无人车进行定位导航,使无人小巴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为了让无人小巴具有更强的安全性,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可以平稳正常地运作,交大与青飞合作开发了更为可靠的核心传感器,使得无人小巴在雨雪天都能够正常工作。目前试运营阶段最高时速15公里,正式运营后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提速。
“车自身可以识别拦车这个动作,对于一些不按交通规则行驶的人和车,无人车也可以进行识别。目前测试阶段我们在车上也会配备有安全员,大多数情况下安全员不用做任何事,但一旦遇到一些紧急情况,他会按下急停开关,保证安全第一,小巴的外部也有急停开关,可以由外部的人员按下,从而使车紧急停止。如果通过测试,到了真正运行阶段是不需要安全员的。”杨明介绍说,这款无人小巴是L4级自动驾驶系统,车上没有方向盘、油门刹车踏板,系统能自动观察环境,进行转向和加减速控制,也能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方式实现自动驾驶。充电5—6小时,可续航一天。
交大、青飞联合“出品”
校园无人驾驶小巴是上海交大与青飞智能联合开发的第一款产品,除去技术难题,无人驾驶汽车的高成本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这款无人车的一大亮点也在于它极大地降低了硬件成本,使得无人巴士能在社会上有更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此次合作主要聚焦在低速园区无人车的开发上,未来双方也将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苏跃增表示。
(科技日报上海5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