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我国工程建设经验和能力世界一流,但是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与世界有很大的差异,未来我国应加强工程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标,提升中国工程建设的软实力,帮助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3月3日,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教授张水波对记者说。
张水波介绍,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与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包括美标、英标、欧标、俄罗斯标准等)具有很大的差异。“虽然我们的技术水平不一定低,但我国工程技术标准长期以来处于一种‘封闭性’状态,加上我国配套的工程咨询服务没有同步走出去,我国的标准并没有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认可,在国际工程项目中应用的比例很低。”张水波说,在国际工程合同谈判中,由于我国标准在国际上并不被业界所熟知,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信赖,因此往往被拒绝。“即使外方接受中国标准,中方往往在其他方面做出很大的让步,甚至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如何提升中国工程技术标准“国际化”?张水波建议相关部门尽快成立我国统一的技术标准“国际化”管理机构,发挥制度优势,统一组织和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和专业组织、企业等,借助国内外技术专家和翻译专家,快速、高质量、系统地将我国成熟先进技术标准翻译成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等外文版本,在国际范围内出版发行发布,彻底改变我国工程技术标准的“封闭性”,同时避免我国相关企业低水平的重复翻译、浪费资源以及影响中国标准的国际形象。
对于我国工程技术标准领先的领域,如高铁、核电、长输管道等,张水波建议试点参考国际通用标准完善成套标准体系,在工程走出去的同时把标准率先推出去。同时定期举办国际技术标准大会,结合采用我国标准建成的大量示范性的“有形的”竣工项目,尤其是境外项目,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打造中国工程技术标准成功运用的样板和典范,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宣传我国高水平的工程技术标准,提高国际上应有的认可度。此外,还要鼓励我国投资企业和工程承包企业在合同谈判中优先推荐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对于采用我国标准的项目,给予我国参与企业在利率、税收方面的优惠。通过微观层面的“管理标准”,推动我国工程技术标准在国际上的应用。
“国际舞台上的竞争最终是‘标准’的竞争。应积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机遇,快速推进我国工程技术标准的国际化对接,成为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标准’,不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显示度’。”张水波委员如是说。
(科技日报北京3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