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供图 |
工作人员在清理无锡市滨湖区整治后的河道。 受访者供图 |
日前,科技日报记者从无锡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获悉:2017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符合IV类标准,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9毫克/升,达到III类水质标准,氨氮浓度为0.15毫克/升,达到I类水质标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57.3,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这组数据显示,太湖无锡水域总体已恢复到1997年以前的水平。那么,经历供水危机切肤之痛的无锡,是如何仅用10年时间,就把太湖无锡水域水质从原来的劣五类水,变成了IV类标准?无锡在湖泊治理上走的又是怎样一条路径?给我国湖泊治理又将有着哪些启示?
治太十年,“扔”水里500多亿元
“无锡始终把太湖治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无锡的应尽之责。”江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小敏说。
河道污染治理难,治太难上加难。从哪下手?无锡市领导清醒认识到,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环太湖各地工业、农业和生活的排污问题,才是蓝藻大规模暴发的“温床”。
“无锡痛定思痛,坚持科学治太、依法治太、铁腕治太,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控源截污、蓝藻打捞、生态清淤、应急防控等治理措施,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藻情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不发生大面积湖泛。”无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钦说。
就拿依法治太来说,无锡在太湖流域率先出台《关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无锡太湖保护区的决定》,将全市域划为太湖保护区;出台《无锡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明确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实行统一规划、防治结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在全国首创“河长制”,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尽心履职,针对不同污染,制定“一河一策”。
再拿铁腕治太来说,无锡累计关停“三高两低”污染企业3000多家,搬迁入园工业企业3200多家,否决和劝退环保不达标项目2100多个,建成循环经济试点企业137家;加大限养、适养区内畜禽养殖整治力度,仅去年关闭690家。
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经济逆境与治太“双重压力”下,无锡市委市政府坚持太湖治理的投入不缩减,坚持太湖治理的目标不降低。10年来,无锡治太“扔”到水里500多亿。
无锡市太湖办主任顾岗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仅去年,无锡共实施209个治太项目。随着这些项目不打折扣地完成,大幅削减了入湖水污染物,特别是氮磷污染物总量。根据初步统计,预计可分别削减COD3.75%、氨氮3.89%、总磷4.83%、总氮4.27%以上,顺利完成省下达的年度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应用新技术,打响新一轮“治太战”
2016年,无锡面对国家和省在太湖治理上提出的新要求,启动治太工程2.0版本:细化工业污染全方位防守、对污水处理厂 “开刀”去脓、减少畜禽养殖等农业污染源、执法更严和兑现奖惩措施、建立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等,更是注重应用现代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打响了新一轮“治太战”。
为应对太湖藻情,无锡在太湖沿岸142公里,建立起了固定打捞点和专业化打捞队伍,采用先进取藻处理设备和藻水分离技术等,解决了藻水高效快速分离、藻浆脱水等关键问题,实现“打捞-输送-处理-利用”一体化,提升蓝藻处理能力和蓝藻资源化利用水平。
目前,无锡已建成9座固定式藻水分离站和5套移动式藻水分离处理设施,总处理能力2.8万吨/24小时,不仅减少蓝藻运输成本,减轻堆场堆放压力,还能减少“二次污染”。
与太湖紧密相关的河道及水功能区的水质,直接影响到治太全局。过去,一些城乡河道,往往是治了好,好了又污染。针对这个难题,中国碳谷科技集团与科研单位合作,成功研发出石墨烯可见光催化网,可用于水体净化、空气净化等,尤其适用于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可对水体中有毒有机物进行分解,除臭,增加水体含氧量,与其他治理技术兼容性强,材料绿色环保,并且可以循环使用。
如今,无锡首创的“河长制”,已作为水污染治理的重要制度,在全国推开。与此同时,无锡的藻水分离处理技术、石墨烯光催化网等一批创新成果,同样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通过持续治太,更是让无锡各级领导意识到,要打赢太湖治理的“关键仗”,还是要在加强污染源头治理下功夫,要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的要求,通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大力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
为让太湖碧波美景展现在江南大地。无锡出台《关于以智能化绿色和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设立200亿元现代产业发展资金,加快形成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把无锡打造成为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
记者来到的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原来是一家年产值近百亿元的轧钢厂。关停后,工厂的货运码头变成了建有音乐喷泉的湖光水景区,老厂房改建成了数字电影科技馆、影棚拍摄体验馆……实现了制造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目前,已入驻星皓影业、工夫影业等500余家国内外知名影业公司和制作企业,园区年产值近50亿元。
现代产业发展资金中明确重点支持的物联网产业,通过引进科技创新人才与推进项目示范应用并举,全面打通了跨界融合技术路径,形成涵盖感知、网络通讯、处理应用、关键共性、基础支撑的完整产业链,在国际上形成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去年,物联网产值超2000亿元、连续5年增幅超过20%。
一手在污染源头治理“发力”,一手靠科技人才重振无锡产业雄风,无锡呈现出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新景象。
2017年,无锡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成绩单:209个年度治太项目全部完成;产业强市建设成效显著,全市GDP超万亿元,实现历史性突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宜兴市、江阴市双双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率先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