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09日 星期五
央企混改 科技型企业越改越活
本报记者 瞿 剑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就社会关注的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国务院国资委近期密集发声——先是1月31日,国资委产权局副局长郜志宇在年初的媒体吹风会上透露,2015年开始的3批共50家国企混改试点,确定了“科技型企业优先”原则;第三批试点的10户央企中,就有6户科技型企业;试点企业中,不少项目的改革力度“超出社会预期”。后是在2月7日的“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通气会”上,国资委召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中国诚通控股集团、中国医药集团等五家央企的负责人,向媒体介绍各自混改的最新进展。

    记者注意到,试点及现场宣介的央企,普遍都已在产权层面和社会资本实现了较大范围的混合;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混改不是为改而改,引资本是为了活机制,最终实现优治理、拓业务、强实力、增价值的目标。“优先试点”的科技型央企,表现尤为典型。

    中国宝武旗下欧冶云商是国资委首批10家央企混改试点之一,2017年3月在上海联交所正式挂牌、增资近10亿元;同步配套核心员工持股,有126位核心员工首批入股,国有股一股独大局面初步打破,成为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资和员工持股多种资本共存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体。优质资源和能力的引入,为欧冶云商创新发展注入了活力;而核心员工持股,更结成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2017年欧冶云商实现网上商品交易总量(GMV)6835万吨,迅速成为中国钢铁电商行业的领先者。

    “欧冶云商引入战略投资者只是股权多元化第一步,后续还会有第二轮、第三轮。”中国宝武副总经理胡望明表示,因为它是第三方钢铁服务平台,“中国宝武甚至可以不控股。”

    像这样核心员工持股,甚至员工普遍持股的“利益共同体”,是混改试点中科技型央企的常态,它定位于以往国企难有突破的决策机制市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长期化——构建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中代表各方的董事更多按市场原则决策,会更加贴近市场,更利于后续实施,从而大大增强企业竞争力。

    中国电子旗下长城网际职业经理人贺卫东,实际出资占股20.3%,其他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成立的有限合伙持股企业出资占股12.6%。自成立以来,营业收入以每年65.9%的平均增速成长。贺卫东认为,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根本特征“在于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并存以及不同资本利益诉求的管理团队并存”,双方的关系既不是中国电子简单地“收编”职业化经营团队,也不是后者简单地“利用”央企资源,而是双方资源互补共享、利益诉求共赢、发展理念契合、团队肝胆相照,实现壮大网络安全产业、提升国家网络安全能力的职业理想。

    诚通集团通过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在混改企业中探索员工持股,支持对企业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等持股,除了增强执行力,提高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因为股东利益的一致性,使深化三项制度改革高效和顺畅。

    诚通集团混改“试点中的试点”——中储股份下属中储智运,在员工持股、落实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理人、管理制度创新、选人用人等多方面积极探索,集团按负面清单进行管理。成立3年多来,活力被充分激发:2015年试运营即实现交易总额2900万元;2016年交易总额达20.98亿元,同比增长100倍;2017年,交易总额实现65亿元。已成为交通部首批“无车承运人”试点单位、国家4A级物流企业。预计“十三五”末,营业额将超千亿元。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