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
第二看台
本报记者 唐 婷
1月23日,德国欧绿保集团董事长史伟浩博士(Dr. Axel Schweitzer)从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手里接过了一张外国人才签证。史伟浩成为了自《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布以来,首批获得人才签证的外国专家之一。
为给外国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和工作提供便利,国家外国专家局、外交部、公安部联合研究制定了《办法》,并于日前正式发布。
《办法》给外国人才出入境提供了哪些便利?符合哪些条件可以申请人才签证?申请的流程是否复杂?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人士。
外国人才签证管理走向制度化
主要面向“高精尖缺”人才
事实上,这并非“人才签证”首次走进公众视野。早在201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简称《条例》)中均提出了要设立人才签证。《条例》将签证种类从8类调整为12类,其中新增的就有人才签证(R字签证)。
但相关文件没有明确办理外国人才签证的主管部门、标准条件,以及相应的工作流程,使得人才签证相关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在参与《办法》制订的国家外国专家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高翔看来,随着《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实施办法》的落地,使得外国人才签证管理走向制度化。
“对外国人才而言,他们更愿意相信一项制度,而不是某个计划或领导给予的承诺。”高翔说。
哪些外国人才可申请R字签证?《办法》规定,发放对象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符合“高精尖缺”和市场需求导向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国际企业家、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
《办法》还明确,申请R字签证的外国人,应当符合《外国人来华工作分类标准(试行)》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标准条件。国家外国专家局会同外交部、公安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资源供求状况适时调整外国高端人才认定标准。
破解外国人才引进痛点
四个“最”减轻企业负担
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吴帅看来,目前企业在外国人才引进方面还面临着信息渠道有限、办事手续繁杂、人才落地服务链长等难题。随着《办法》的实施,将有效解决企业在外国人才引进过程中相关证件办理难、办理效率低的“痛点”。
“首先,办理流程和申请手续的创新,将大幅提高人才签证的申办效率。”吴帅举例道,过去,企业要引进一名外国人才来华工作,通常是为其办理工作签证(Z字签证),而在工作签证的实际办理中,相关材料提交流程不方便,审核、审发期限长。根据《办法》,未来人才签证的办理将采取全程在线、立审立办的方式,外国人才资质确认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这将大幅压缩企业办理外国人才来华签证的等候期限,提高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签证有效期和停留期限的放宽,将有效降低企业引进外国人才的时间和服务成本。过去,大部分工作签证的有效期限是1年或者2年,最长停留时间仅为3个月,这就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带来比较大的工作负担。
新实施的《办法》大幅延长了签证有限期限和在华停留时间,符合外国人才主管部门认定标准的外国人才将可获得5至10年多次往返签证,同时入境一次最长停留期限延长至180天。“此举将有效减少企业为同一名外国人才重复多次办理签证的频次。”吴帅指出。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例行记者会上用四个“最”进行了概括——
最长有效期,R字签证有效期最长为10年;最长停留期,持R字签证者,可享受每次最长为180天的停留期;最短审发时间,申请次日即可颁发签证;最优惠待遇,包括“零费用”办理,即外国人才及其家属免交签证费和急件费。
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介绍,依照《办法》,对持人才签证者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可签发相同期限的签证。
这些举措,无疑使得外国人才出入境更为方便。微软亚太区人力资源总监撒朱拉姆托·乔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实施人才签证制度带来的出入境便利,将吸引更多的优秀外国人才来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