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看台
本报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李 佳
近日,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编写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中关村、上海张江、杭州、武汉、深圳、广州、成都、西安、合肥等高新区的创新能力继续处在国家高新区的前列;位于二线三线城市的高新区后发优势正开始展现。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指数2016年平均增速达到11.0%,在四大地区(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中最高,中部崛起的势头最为强劲。
东湖先行先试,政策推动做优园区指数
据了解,截至2016年底的全部146家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简称146+1家国家高新区)为评估对象,其中,三类园区中的第一类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全国共有6家,包括中关村、成都、上海张江、深圳、武汉、西安。
评价指标体系由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活动绩效、创新的国际化以及创新驱动发展5个方面构成。2016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增长了18.2点,对总指数增长贡献最大的是5个中的“创新创业环境指数”,其次是“创新资源集聚指数”,从区域来看,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正是由这两项指标带动。
环境塑造离不开政策推动。《报告》指出,作为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高新区通过实施“黄金十条”政策,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方面政策突破性较大。
探索新型孵化,“万亿俱乐部”武汉榜上有名
截至2016年底,进入“万亿俱乐部”的有4个国家高新区,分别为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和西安,园区营业收入均超万亿元。省会城市中,高新区GDP占其所在城市GDP比重超过30%的有3家,分别为西安、乌鲁木齐和武汉。
企业挑了大梁。截至2016年底,企业净利润总额排名前十的国家高新区中,武汉东湖高新区位列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后,排名第4。从上市企业数排名来看,武汉排在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之后,与广州国家高新区并列第4。
同时,武汉的科技转化能力不输创新实力。企业2016年完成的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50亿元的国家高新区有9家,武汉位列第5位。
这离不开武汉东湖强大的孵化功能。2016年,东湖高新区众创空间数达66家,跻身前3,被获赞“通过不断探索新型孵化模式,使创业资源实现跨区域共享、创业经验得到有效积累和跨区域传播、传承,进一步推动了承载创业活动的新型孵化器和创业空间的专业化、市场化、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