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25日 星期四
四川大学“首席科学家”如何挑起“双一流”重担
本报记者 盛 利

    第二看台

    每个重点建设学科(群)设首席科学家,并与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学科(群)围绕重点建设方向设责任教授,责任教授向首席科学家负责;首席科学家的学科(群)建设经费实行动态考核……

    日前,在四川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推进会上,除了公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总体目标之外,还首次提出了在12个重点建设学科和19个学科群设立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并与现场首席科学家签订目标责任书。

    作为我国高校创建“双一流”的新尝试,首席科学家将在四川大学“双一流”建设中发挥哪些作用?日前,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相关领域负责人。

    首席科学家:对牵头学科全面负责

    四川大学设立首席科学家的重点建设学科、学科群,源于学校“双一流”实施方案中的“4+1”学科布局。即优势特色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前沿探索学科、面向未来学科和超前部署学科的体系,目标是“打造出一批世界领先的一流学科,建成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其中,设立首席科学家的12个重点建设学科(群)属于“4”,19个超前部署学科群属于“1”。

    “学校在学科(群)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每个学科(群)在各重点建设方向设责任教授,责任教授向首席科学家负责。”学校双创办相关负责人解读说。首席科学家的工作为:全面负责重点建设学科(群)的建设和管理,与学校签订重点建设学科(群)目标责任书,组织各重点建设方向责任教授开展工作,并接受国家、学校的考核评估。

    记者了解到,首席科学家签订的学科建设目标责任书主要有4部分,即学科(群)建设目标和建设期限;学校为重点建设的学科(群)提供的经费支持以及条件保障;首席科学家带领重点建设的学科(群)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成果、学科水平影响力及国际声誉等方面,在建设期内将要完成的具体指标(根据不同学科的学科特色,还有一些其他标志性的学科建设的指标);学校对首席科学家的考核方式和奖励办法。

    层层考核:建设经费实行动态管理

    四川大学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提出,学科(群)建设经费投入与各学科(群)的建设目标和责任任务挂钩,年度建设经费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实行动态管理。其中,对首席科学家的考核也是上述动态管理模式,即采用年度考核和总体验收相结合的方式。依据年度考核的结果对次年的建设经费进行动态管理,依据总体验收的结果作为本学科(群)下一阶段建设的重要依据。此外,首席科学家还将牵头学科(群)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接受中期和验收考核。

    双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证首席科学家能带领学科(群)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学校将向首席科学家和重点建设的学科(群)提供全面的保障。未来,职能部门支持学科(群)建设的情况,将作为学校对职能部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此次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学科(群)首席科学家,均在本学科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公认的学术影响力。

    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高校活力

    根据《四川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实施方案》,学校将在2020年、2030年、2050年分别实现“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迈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三步走总体目标。

    “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激发高校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说。未来首席科学家将结合自己的学科实际,在特色和优势上下硬功夫,在更高的目标和更宽的视野下,细化“双一流”路线图、时间表。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岳海荣说:“首席科学家不仅在学科建设领域拥有较高‘话语权’,更肩负着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任,希望他们下一步用好学校赋予的职权,建好带好团队、编制好计划、管理好时间,以扎实的建设举措提升学科水平。”

    四川大学商学院研究生伍文静认为,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有助于高校在学科建设领域,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实现更多面向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的前沿探索。

京ICP备06005116